苏州市吴中区公共自行车服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开题报告

 2022-04-25 0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加速发展,同时推进加快了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步伐,但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如道路日益拥堵、环境污染加剧、出行成本增加等问题日益凸现。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推广它的使用被认为是解决城市里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的一大有效举措。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共经历了三个标志性的阶段。1965年在荷兰开始出现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1995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推出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开始采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被称为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而我国公共自行车作为是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从2008年在杭州试运行至今也已经有61个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项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次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公共自行车为例,在吴中区城区3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中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8个站点,分别是新苏国际站点、苏苑小学南站点、丽丰广场站点、盘蠡路一号出口站点、石湖公园东站点、东吴国际西侧站点、龙西路水香五村站点和美之国站点。这八个站点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它们分别靠近医院、购物中心、学校、地铁口、公园、办公楼、住宅区和一些高档小区,调查出来的数据也就有着重要的价值。接着根据这些调查后整理的基础数据,运用ArcGIS、SPSS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提炼出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公共自行车站点的使用率、服务半径、车辆的供应量等研究分析有重要作用。

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中,租凭站点的位置、锁桩数和自行车数量的配置都关系着系统运行的效率。本次研究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结合矢量化地图,运用聚类分析、锁桩配置模型等方式综合分析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这八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的研究,能够用以小见大的远见眼光总结出哪类自行车站点需要扩建或者周边增加站点,又有哪些站点需要减小规模或者在一定服务半径内减少站点数。希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现实需求、民众满意度为视角,加强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建设规模,并合理地展望苏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未来发展,使得其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更进一步。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吕丹.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研究与大数据处理[J].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3,Z2:20-24 41.

[2]龚迪嘉,朱忠东. 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机制[J]. 城市交通,2008,06:27-32.

[3]周扬军.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研究[J]. 城市交通,2012,05:50-54.

[4]刘引涛,刘楠.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及锁桩设置评价模型的分析研究[J]. 电子设计工程,2014,23:11-13.

[5]周杨,张冰琦,李强.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城市发展研究,2014,09:118-123.

[6]叶婷婷,苏飞. 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北方经贸,2014,04:20-22.

[7]刘志广,陈峻. 基于Logit模型的重需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模型[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03:35-39 76.

[8]周素静,徐宝林,刘冬华,郭文秀.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研究[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28-31 38.

[9]李黎辉,陈华,孙小丽.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规划[J]. 城市交通,2009,04:39-44 38.

[10]李康. 国内外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比较研究[J]. 现代城市,2012,03:34-3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3月1日——3月7日:阅读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并写出述评;明确论文研究背景、意义、目标、方法,并建立研究技术路线、研究的基本框架;

(2)3月8日——3月15日: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完成开题报告;

(3)3月16日——3月23日:完成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