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健康状况评价开题报告

 2021-08-08 02:01:19

全文总字数:193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从低处向高海拔处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和山地草甸等主要植被,其中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二者是保护区内主要的植被类型。

本研究拟通过对保护区中的主要保护植被群落-长绿阔叶林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提质增效提供建议和对策。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外发展状况

在西方林业发达国家,森林健康评价是以森林资源监测为基础开展的。德国提出了最早的森林健康监测及分析评价技术体系(水平工体系)(ficpomap, 1988),此后又通过增设固定样地,对反映森林健康状态的各类因素(森林土壤溶液、大气污染沉降物等)进行连续的观察和监测(水平ii体系)(陆元昌,2003)。最终的监测结果显示,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的大气酸沉降严重影响了林地的肥力,继而影响了森林的生长(树冠落叶、叶片褪色),同时一些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也是影响森林效益持续发挥部分原因(vries, 1996)。德国的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对欧洲地区其他森林国家的森林经营思想和模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de uries, 2003; de vries,20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结合武夷山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样地数据,各项衡量群落健康状况的指标(如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生物量指标等),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考虑各种指标的权重,系统的评价保护群落的健康状态。

研究计划:1)2017年1月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2)2017年2-3月整理历史数据,计算各项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实地调查和勘测,掌握最新数据并结合相应的方法和模型数据,系统的评价保护群落的健康状态,并给出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性森林生态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如何管理和保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