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效应研究——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14 11:01

全文总字数:909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

1.1 研究意义

股权激励最早起源于50年代的美国,经过60余年的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俨然成为企业解决代理问题,实现人才保留与人才吸引的重要机制。股权激励计划的诞生原因是为了解决经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而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即公司绩效的最大化,其实质是通过市场为经理人员定价并由市场付酬。而它最大优点在于创造性地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价差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从而将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相联系,将作为代理人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变成公司价值的增函数,促进了经营者和股东利益实现渠道的一致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股东对其进行监督的成本。高新技术行业有知识密集、技术更新快及竞争激烈等特点,其职工较为年轻化、流动性强且短期薪酬要求高,高新技术企业也因此面临人才需求量大,但员工流失率高的难题。因此,能起到打破员工利益短视、减少员工流失率的股权激励对于高新技术行业而言非凡意义。

2016年8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股权激励也迎来了高峰期,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了实施股权激励的主力军。同时,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短期公告效应和长期业绩效应己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基本的结论是股权激励会在公告日前后引起股价波动,并在长期产生业绩提振作用。但由于国内外不同的市场环境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在细节问题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的实践中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取得了一些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这个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实施数量与日俱增的新生事物,我们的研究还尚处于萌芽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A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的现状,同时选择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发现其中的问题以及实施前后的效果,分析方案设计的有效及失效之处进而为其能更好的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高新技术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高,股权激励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对公司意义重大,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变革。要使股权激励机制真正的为公司所用,服务于公司,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对其进行贴合经济形式及自身特点的变革,因此,股权激励的相关问题,于实务、于理论都有较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股权激励效应的理论基础

Jensen,Meckling(1976)指出,经理人代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偷懒、经理人过度投资、投资不足、无效率、多元化、过度的在职消费等,并提出通过给予管理层以股权为基础的薪酬,能有效的实现控制权以及剩余索取权的优化配置,进而有效防止管理层发生道德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达到增加股东财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Hall,Liebman(1998)引入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研究美国478家大型公司股票市值与CEO报酬间的关系,指出高管股权激励与股东价值间的相关程度要比工资奖金与股东价值间的相关程度强很多。Fama(2010)指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当代企业运作的重要特征之一。若给予经营管理者一定数量的股权,则能够使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趋同。因此股权激励是解决两权分离带来矛盾的有效措施。

国内对股权激励理论的研究源于2006年以后,即我国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后,袁寒(2006)提出股权激励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代理成本和激励成本的降低。叶陈刚(2007)指出相较于控制权激励,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要更好。魏贤运(2013)提出股权激励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冯星和贾尚晖(2014)指出目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为激励型,激励型股权激励的推行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1.2.2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研究

在行权价格的设计上,Murphy和Oyer(2008)指出由于股价会受到诸多市场因素的干扰,设计单一的行权价格会大大降低股权激励效果,于是他们针对行权价格的设计提出了最优行权价、限制性价格以及指数化价格等多种模型。Michelle和Lowry(2013)则选取了2000-2012年进行IPO的美国公司为样本,发现经理人获授的股票期权价格与IPO行权价格一致,并非与股票市价一致。同时,在拥有IPO选择权的企业中发现有过半的经理人从较低行权价格中获利。在行权条件的设计上,Rajgopal(2006)指出当公司经营绩效越好,选取相对绩效考核评价法的概率则越低。Dittmann 和Wang(2007)通过研究股票期权激励最佳的方案设计,指出股权激励数量存在着一个最优值。Dechow和Sloan(2007)研究得出单一使用财务绩效来考核,不仅容易引发管理层操纵业绩的情形,还极有可能导致管理层短视,例如降低投资费用、研发费用等。

在激励对象的设计上,Wayne(2010)认为公司在设计方案时必须做到明确激励对象,同时被激励的员工主要包括管理层以及对公司股价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Zattoni和Minichilli(2009)将1999-2005年意大利上市公司作为其研究的样本,经过分析发现设计不同的激励对象不会导致股权激励效果的变化,反而会随激励范围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特别是低于10个激励对象时往往激励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李乐等(2011)建议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这是因为除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更是一种对企业人际关系结构以及经营情况等因素综合衡量后的安排。所以由于企业人际关系和经营结构上的差异才会让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制造业设计的股权激励机制截然不同。卢馨等(2013)采用模型回归分析2006-2011年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企业,认为行权条件、激励份额均对股权激励的效果有影响。同时指出当激励有效期越长且考核条件设计得越严,激励的效果将越显著。何卫红和董丽娟(2013)实证研究激励契约要素的重要性,指出激励有效期与激励额度对激励效果的影响最明显。

1.2.3股权激励效果与影响

对于股权激励的效果,Jensen和Meckling(1996)认为,代理成本产生于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相互分离,因此提高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可以使其部分成为所有者,从而有效缓解代理冲突,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期业绩。Liang和Weibenner(2002)的研究也表明股票期权对于管理层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后,公司的业绩有较为显著的提升。Fang等(2015)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在当年及下一年显著提高公司业绩。Ikaheimo等(2004)将不同的激励对象进行了区别处理,发现对于管理层作为激励对象的方案,公告并不会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对于普通员工作为激励对象的方案,公告反而带来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因此面向普通员工的股权激励被市场认定为利空消息。

冯星和陈少华(2014)以2006年至2012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实施后

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而从短期来看,市场对公司股权激励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并且,激励力度越大,反应越积极。刘佑铭(2012)认为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超额消费、过度投资以及闲置资金等利益侵占行为;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上市公司绩效平均值有一定程度上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结果符合“利益汇聚假说”理论,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而持股比例上升,上市公司绩效也随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曲线关系。

俞鸿琳(2014)通过对国有上市公司研究,发现由于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董事会机制不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可能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王浩(2018)则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预告信息特征具有激励效应,能够促使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提高,市场反应将愈加强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预告行为特征没有太大影响,及时性并没显著增强,市场反应并不显著;随着时间窗的推移,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预告市场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顾斌和周立烨(2007)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不明显;从行业角度看,交通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1.3 应用前景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来说,仍然缺少适合的股权激励方案计划,因此,要根据公司所处行业背景、公司成长性、治理结构等因素来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A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针对性的发现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对股权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促进激励效应的作用,也使得企业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增加股东财富,解决代理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ensen M. C., Meckling W.H.Theory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 1976,(4).

[2] Hall, Liebman. Are CEOs Really Paid Like Bureaucrat[J].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es,1998,(3).

[3] Fama.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ecutive Stock OptionPlan Changes and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J]. Financial Management20,2010,(1).

[4] Murphy,Kevin J,Oyer P. Discretion in Executive Incentive Contracts:Theory and Evidence[J]. Ssrn Electronic Joumal,2008,(3).

[5] Michelle Lowry.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Ownership and Corporate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27).

[6] Dittmann I.E. Maug. Lower salaries and no options?On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executive pay[J].Jounral of Finance,2007, (62).

[7] Rajgopal,Shevlin. CEO’s outside employmentopportunities and the lack of relativit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he compensation contracts[J]. Journal of Finance,2006, (4).

[8] Dechow P,R.Sloan. Executive incentives and thehorizon problem.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14).

[9] Wayne. Swinging for fences: the effects of CEO stockoptions on company risk taking andperformances[J].Academy of financialManagement Journal,2010,(50).

[10] Zattoni A,MinichilliA. The Diffusion of Equity Incentive Plans in Italian Lisetd Companies: Whatis the Trigger?.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9 ,(2).

[11] Liang,N.,S.Weisbenner. Who Benefits from a BullMarket? An Analysis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 Grants and Stock Prices. WorkingPaper,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and University of Illionois,2002.

[12] H.Fang, J.R.Nofsinger,J.Quan. The Effects of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s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 Chinese Firm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5,(9).

[13] Ikaheimo,S.,A.Kjellman,J.Holmberg and S.Jssila.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s and Stock Market Reaction: Evidence from Finland[J].EuropeanJournal of Finance,2004,(10).

[14] Jensen,M.C.,W.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1976,(3).

[15] 袁寒.论股权激励的理论背景和应用途径[J].化工技术经济,2006,(09).

[16] 叶陈刚,李相志,闫爱明.股票期权激励及其对控制权激励的替代分析[J].财会月刊,2007,(21).

[17] 魏贤运.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3,(33).

[18] 冯 星,贾尚晖.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动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02).

[19] 李乐,张良,闫磊.行业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影响——一个新的研究框架[J].财经科学,2011,(08).

[20] 卢馨,龚启明,郑阳飞.股权激励契约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4).

[21] 何卫红,董丽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研究——基于超内生视角[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4)

[22]冯星,陈少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来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 2014,(02).

[23].刘佑铭.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24]俞鸿琳.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6,(01).

[25]王浩.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有影响吗?——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投资研究, 2018,(02).

[26]顾斌,周立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国内外学者对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股权激励理论及效果研究的分析总结,并选取A股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后的市场反应与成效,并探究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因素,从而对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和相关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2 研究内容

股权激励制度是公司通过授予员工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权利的方式,使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分享公司利润、承担公司风险,从而使员工与企业的长期目标更大程度地保持一致,从而更大限度地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制度。股权激励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通过对国内外股权激励效应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相关理论经验,并通过选取A股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如今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股权激励制度要求,采用事件研究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要素设计和激励方案公布后的短期市场反应,以及股权激励实施以后公司经营状况的多方面变化,综合考察A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其股权激励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借鉴的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供高新技术企业参考。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我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效应实施与研究现状?

(2)股权激励实施以后的市场反应和效果如何衡量?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1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

理论研究法即通过对国内外股权激励相关文献的研读,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从而对企业的股权激励机制形成深刻的认知;对国内外股权激励相关名著和文献的大量阅读研究,从而对股权激励效应有系统的了解,梳理出不同的模型和研究结论,为之后进行实证分析以及提出有用建议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部分根据总结出的市场模型对A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实施以后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引入进行股权激励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样本;考虑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市场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股权激励实施后的市场反应及企业经营状况,并寻找影响股权激励效应的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2 技术路线

3.3 实验方案

本课题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调研过程中同时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整理、归纳、分析,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及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具体实验调查方案如下:

3.3.1 实验目的

根据国内外股权激励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梳理,并通过A股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后的市场反应分析,研究股权激励效应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并针对各因素所涉及的主体提出可行性建议。

3.3.2 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A股高新技术企业

实验方法:(1)理论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股权激励机制,了解股权激励效应和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研究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2)实证研究法:基于市场模型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进一步分解成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相关主体进一步改善目前的实际状况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便于其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3.3.3 实验内容

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效应、市场反应和影响因素。

3.3.4 实验周期

预调研阶段(2019年1月—2019年2月):较为清晰的了解课题的现状,同时完善调查步骤、方法,同时提前做好对在调研阶段中将会遇到的问题的预期,与老师及时交流,模拟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确定最终调研过程。

数据处理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通过对搜集的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剔除无效数据,将数据及时录入,完成初步统计;利用市场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将实验结果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完成对相关细节的修改。

总结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完成论文的撰写,优化调研结果,解决调研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征求老师的修改意见,呈现调研准确、全面的调研结果。

3.4 可行性分析

就项目本身而言:本项目研究课题实际性较强,且研究目标明确,过程规划合理,方法科学可行。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较为丰富,因此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足够的研究条件支持。

同时本项目的开展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有序进行。指导老师长期从金融方面理论知识的研究,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对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本项目设计具备了实现研究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能够达到预期的成果。

4. 研究创新点

4 创新之处及预期进展

4.1 创新之处

(1)本文在研究内容上基于股权激励机制高涨的大环境,选取了具有特殊性的高新技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高新技术这类以人力资本为主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股权激励的现状和方案的设计。

(2)以研究对象的市场表现、经营状况和股票市场的反应,结合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动机与影响因素对激励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以较为系统的思路赋予研究必要的深度与独特的视角。

(3)从时间跨度上看,本文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公告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相对于早期的研究,时间上距离现在比较近。同时,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最新的数据对于研究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更为有利,本文采用的样本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4.2 预期进展

(1)2019年3月前,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解决研究问题,完成研究目的。

(2)2019年5月前,在导师指导下,高质量地完成论文以及与研究相关的各项报告。

(3)2019年5月,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案提出可行性较高的相关意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