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肉色分等研究开题报告

 2021-09-09 09: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大,对肉的品质、卫生条件等方面有很多的要求,尤其是消费量最大的猪肉食品,它切实地关系到绝大多数人的健康问题,因此,能否快速准确地确定猪肉的新鲜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割肉的分等可以实现按质定价既满足不同需求用户,又可排除在买卖过程中以次充好、肆意加价或压价现象。在国外早已广泛采用肉品分等制度,按质定价,在国内尚未开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客观评价肉质的设备。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标准与国际惯例,将肉品新鲜度与品质进行人工检测与分等。从感官角度看,可以从肉色、大理石花纹的多少与清晰程度(表征肌间脂肪含量,肌间脂肪可以在加热烹调过程中更好得保持嫩度与产生良好的肉汁滋味)、气味、弹性与粘度角度评判。属于科研类型毕业论文。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传统的猪肉肉色评定方法是采用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分,以最后肋骨处的背最长肌横断面(又称眼肌)为评定部位,用标准肉色板于宰后1~2 h在白天正常光照评定。标准肉色板为5~6个色级(日本标准为6个色级,美国标准为5个色级), 1~2级色淡(PSE肉), 3~4级正常, 5~6级色深(DFD肉)[1]。这种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同一块肉样,不同的人检测,结果可能相差0.5~1个色级。另外,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检测,结果相差也较大。总之,将肉色分为5~6个级别,仅凭肉眼鉴别,导致检测的结果较为粗糙,可信度较低,有必要改进检测方法。目前,国外多采用色差仪来检测肉色。色差仪是一种能分辨不同颜色的高精密电子仪器,用它可以测出猪肉颜色的L*、a*、b*值。

参考文献:

[1]姜范波,陈晨,邓亚军,等。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谱分析[J]。科学通报,2005,50(7):659-668。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为减少人工视觉检测的主观性与专业技能要求,本课题拟采用机器视觉方法对肉色进行客观检测。在特定光照条件下,对肉品的颜色进行客观数值评价,并结合肉品的存储条件,判断肉色与肉品的新鲜度或存储时间有无具备统计意义关系。

第一周~第三周 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第四周~第八周 软件的学习与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目前国内外很少有通过采用机器视觉方法对肉色进行客观检测的,所以我们开展了这个课题。

特色:该检测方法具有客观性、快速性、非破坏性、实时性等特点,而且结构简单,价格合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