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防护林对区域气候改善功能研究开题报告

 2021-09-16 0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黄淮海地区防护林对区域气候改善功能实地考察调研,以及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归纳总结,研究黄河海平原区域森林面积发增加对气候要素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的影响,探求区域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对气候要素的改善功能,正确认识平原林业的价值,既为中国平原林业建设提供理论的指导,为区域数值模式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也为中国政府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碳贸易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外研究概况

前苏联是世界上重视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国家之一,营造农区气候林及土壤改良林已有百年的历史,特别是1948年开始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工程,在前苏联的欧洲部分草原、森林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风护林,实行草田轮作,修建池塘及水库,以保护农业稳产高产,到1985年为止,前苏联公营造防护林约550万ha,其中护田林带180万ha,保护着4000万ha的农田和360万ha的牧场,由于防护林的作用,每年增产的价值达23亿卢布,放牧地载蓄量提高了12%。

美国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营造农田防护林,在研究其它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计划,在纵贯大草原六州,南北长约1850km、东西宽160km的范围内,因地制宜的营造林带、林网和片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和防止土地沙漠化。整个工程建设范围约18.5万km2,造林条件复杂多样,林务局根据不同的土壤和土地利用情况确定了不同的造林方式,营造长1600m、宽54m的小林带。在农田、房舍周围营造防护林网,而在大片不宜造林的林带,从中选出10%可植树的小块地营造片林。19351942年间共植树2.17亿株,营造林带长达2.9万km,能保护3万多个农场的162万ha农田。1960年美国又率先制定了国有林多种利用与永续生产条例,规定国有林的经营应着眼于生产木材、涵养水源、繁衍野生动植物、放牧、游憩等多种目的。目前每年仍新造防护林11.3万ha。其人工营造的防护林总长度约16万km,面积约65万ha。目前在美国已经把进一步发展防护林的营造事业,作为未来农业生产总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建设防护林体系对黄淮海地区经济和生态的作用

从六五计划开始,国家确定在黄淮海平原开展综合防护林体系配套技术及其生态经济的研究,经过两个五年记化的攻关,已经初步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

1.1 建立防护林体系促进农业增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把传统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相接合, 为黄淮海防护林区提出一套科学的造林技
(2)提出以耕代抚、科学施肥、节水灌溉、修枝抚育等定量节约经营技术。

(3)通过黄淮河防护林对区域气候改善功能研究,为区域防护林体系和生态环境安全战略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