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带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8: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沿海用地的开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但由于沿海地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为了降低经济损失需要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降盐、改良土壤等功能,营造良好景观这一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受土壤条件的限制,许多树长势不能达到营造良好景观的效果。所以营造沿海防护林,更重要的是考虑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养分改变,实现林地可持续发展。

徐圩新区是连云港重要的港口开发地,提高该地区的防护林质量很重要。该地区由于土壤含盐量较高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关系,植被种类单一,长势也不好。这次研究选择当地不同模式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未造林地作为对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变化,通过增设新的树种,实现改良土壤、营造景观的目的,为将来沿海防护林的进一步改良提供新思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从开国初期开始沿海防护林建设,五、六十年代以防风为主要目的建设沿海防护林;80年代起开展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及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90年代将良种引进、种苗合理利用等林业科技纳入研究内容;21世纪,沿海造林力求实现防护林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至今,我国沿海造林累计381.8万公顷。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通过改良造林技术在海岸沙地智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日本侧重于选择抗风、耐盐碱、水土保持力强的灌木树种。罗马尼亚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斯里兰卡对木麻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沿海林营造的利用价值。现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对防护林研究已经从定性描述转为定量研究,从单学科转为多学科、多层次。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以徐圩新区5种不同模式的林分为对象对以下几点进行研究

(1)不同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等的基本性质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研究通过针对土壤这一重要因子展开,通过土壤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便于选取适宜树种达到土壤改良、营造良好景观的目的。根据当地情况分区、分时进行采样比较,使得数据更为合理。通过对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以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评价不同营林模式的土壤肥力,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