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开题报告

 2021-09-15 01: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时空分布的主导因子,了解土壤活性有机碳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状况,对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主导因子研究。

研究意义:本实验以盐城东台市黄海国家公园为试验基地,通过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为探讨滨海区土壤碳循环和碳汇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大多集中研究热带和温带地区,主要研究土壤的涵义、测定方法、形态表征及其应用,针对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的一系列研究,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林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的研究,而有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少有报道。

近年来,土壤活性有机碳已经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描述这一部分碳素的术语很多,如有效碳(availablecarbon)、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organiccarbon,简称WSOC)、易氧化碳(labilecarbon)、可矿化碳(minerliablecarbon)、活性有机碳(activecarbon)、微生物量碳(microbialcarbon)。Whitbread等认为活性有机质包括了众多游离度较高的有机质,如植物残茬,根类物质,真菌菌丝,微生物量及其渗出物如多糖等。Johns认为活性有机质是能够被微生物利用作为能源和碳源的土壤有机质。Blair等指出活性有机质是土壤中易氧化分解的有机质。林滨等认为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指的是土壤样品在室温及天然pH条件下能溶于水相的有机组分。也有人认为水溶性有机碳是用水提取的能通过0.45μm微孔滤膜的土壤有机物质的总称。陶澍等认为土壤中能直接进入水相的有机碳仅仅是土壤总有机碳的一小部分,即以小分子量富里酸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性有机物。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剖面垂直分布。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和每一土层的比例变化。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大多集中研究土壤的涵义、测定方法、形态表征及其应用,针对的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林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的研究,而有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少有报道。

所以本研究的特色是研究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通过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为探讨滨海区土壤碳循环和碳汇功能提供基础数据,为以后研究这个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提供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