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东河两岸绿地海绵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提升规划设计——景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16:21: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探索基于该地区生态大海绵本底,探索、总结、归纳、凝练出适宜该地区的地域化、近自然、原生态、低成本、易维护的景观生态海绵建设途径、模式与技术体系,将海绵城市(尤其是水生态、水环境)、景观建设(水景观、水文化)、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生物栖息地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建设生态园林,尽可能的减少雨水灾害的影响,保护生态安全,使得景观相连文化与技术,引导人们参与互动,让景观促进社会发展、生活美好,充分发挥山水田林湖草大海绵系统的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与价值。以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理念来探索生态景观的可行性,达到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把城市建设成为舒适、节能、生态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观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案例一:汉诺威康斯伯格生态社区建设项目kronsberg城区位于汉诺威市东南,2000年德国世界博览会在汉诺威召开,kronsberg城区规划项目作为世博会生态设计展览部分开始启动。

该项目由汉诺威世博会组委会、德国环境基金会和欧盟共同参与。

规划总面积150公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合理划分汇水分区,明确海绵设施的布局、类型、功能以及规模;2、计算校核海绵设施规模是否满足项目指标要求;3、考虑该项目对蒿东河水质净化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4、重点明确建筑落水、道路的组织方式,通过合理组织避免海绵设施过于分散;充分考虑该项目的径流蓄滞功能,合理设计坡度、坡向;5、充分考虑雨水的渗、排过程中的排盐功能;6、明确海绵设施完成面标高、溢流口标高等竖向设计参数;7、计算校核海绵设施布置后径流组织的可行性; 8、提出雨水储蓄和多途径利用的技术方案,计算雨水利用量;9、重视立体绿化和透水铺装技术的应用;10、应按表面流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思路设计项目内的所有景观湿塘;11、在满足耐盐碱的条件下,应选择与海绵设施相适应的植物配置方案,同时充分考虑景观效果;12、充分考虑对跨蒿东河的江苏大道、南京路、环湖路雨水径流的接纳作用,避免路面雨水径流直接入河;13、在满足耐盐碱的条件下,应选择与海绵设施相适应的植物配置方案,同时充分考虑景观效果;14、应绘制海绵设施平面布置图、径流组织图、竖向设计图和必要的节点设计图;15、应利用模型软件,建模分析方案实施前后的水文效应和水质效应,并提出海绵设施实际绩效的检测方案;16、应通过国内工程案例分析,进行工程造价估算;17、海绵方案设计成果应包括海绵方案设计文本和海绵方案设计计算书。

二、目标计划依据海绵专项规划的要求,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本项目海绵方案的控制指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该项目所有杂用水全部不采用自来水。

4. 研究创新点

海绵城市是对我国当前传统规划体系的创新。以往城市规划主要从物质空间进行考量,对以雨水为代表的城市非传统水源利用关注不够,海绵城市战略的提出是进步的标志。

结合国内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海绵城市的创建不应该仅考虑规划雨水的利用,还应该从城市开发模式的视角予以创新,改变以往粗放、高生态冲击的开发方式和高速扩张的空间发展模式,不断实现城市低冲击开发;打破政策、规范等瓶颈,建设六位一体(设计、设备、材料、施工、运营和模拟)行业创新工程,改变对雨水的传统处置思路,推广成功的工程技术经验。

当前,雨水利用必须依靠政府。我国部分城市推行中水利用都遇到难题,雨水利用更加困难,经济性和绝对量等方面均劣势明显。因此,建议首先从倡导分散式利用开始,以小区为单位,开展雨水收集试点,结合公共建筑开展项目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