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卖员的生存现状与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开题报告

 2022-04-04 21:55: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数字规模不断发展,当前产业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并催生出新的业态模式。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在 2018 年底达到 31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 1/3,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在互联网 服务业,物流 智流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不断的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更多的新兴职业与服务模式相伴诞生。外卖服务行业作为服务城市居民的一种新行业,变成了打通城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2月25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正式增添了网约配送员等16个新职业信息,新职业名词网约配送员正式增加到国家职业大典中。外卖行业高度发展,市场份额比率也在日益上升,外卖服务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外卖行业更加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应用。外卖产业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低技能,低学历人群的就业率,发挥了稳定就业的功能。2020 年 2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计“网约配送员”的就业规模将超过 1000 万。
外卖行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代表行业增速快,并且发展潜力大,对外卖骑手的需求量大。外卖行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学历低,职业技能低的就业群体的就业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学历技能等要求不高,准入门槛较低,灵活就业性强,吸纳了大量就近人口就业也成为许多贫困地区人口进入城市,实现迅速就业的主要途径成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

外卖配送员从业者以18岁至40岁的农民工男性群体为主,但在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女性开始从事外卖行业。2019年,女性骑手在外卖配送员占比为为7.7%,其中以20岁到40岁骑手的比率超过83.7%,学历在高中以下比率超82%,学历在高中以上的女性骑手比率为24.7%,2020年,女性的骑手的比例占比增长为13%。

研究女性在数字经济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的权益保障状况,分析女性群体选择外卖配送行业就业的真实原因,在对其帮扶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实现对“精准帮扶”和“对症下药”。本研究试图对通过女性外卖骑手的社会融入为视角,展现出女性外卖职业群体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问题,为外来人口研究提出新的视角。有利于从性别视角展现出女性外来人口融入的状态,减少由于融入问题产生的亚文化,政府制定出针对性的政策,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稳定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提升就业质量上的积极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外卖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形态,调整着当下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同时在也挑战着劳动关系治理和用工管理制度。

在带给劳动者带更多就业选择和收入,同时诸多劳动权益风险也相伴而生。

本文以互联网新兴业发展为背景,将新兴行业中外卖女性骑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五位女性外卖骑手的的访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文研究具体结合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外卖骑手的日常工作、生活和互动网络等进行调查,关注她们的生活经历、职业背景、工作状态及价值观念。

在收集女性外卖骑手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感受的相关资料,论文访谈采取半结构式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

通过这个半结构的访谈方法,采访调查者采集资料通过一个访谈提纲展开,受访者就论点自由交流,受访者也可以自由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发挥出受访者的主动性,能使访谈者全面,深入的描述出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美团研究院 . 2019 年及 2020 年疫情期间美团骑手就业报告 [R/OL]. (2020-03-19)[2020-04-26] . http: //www. docin. com/p-2356898556. html.[2]邢海燕,黄爱玲.上海外卖“骑手”个体化进程的民族志研究[J].中国青年究.2017(6).[3]朱妍、李煜.“双重脱嵌”: 农民工代际分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社会科学,2013( 11).[4]廉思等.中国青年发展报告 NO.4———悬停城乡间的蜂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9; 82-83.[5]彭莉.外卖员生存现状调研——基于四川省雅安市外卖员的个案访谈[J].现代商业,2019(13):60-62.[6]冯向楠.北京地区外卖员劳动权益保障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33):8-9.[7]郑 祁,张书琬,杨伟国零工经济中个体就业动机探析—— 以北京市外卖骑手为例[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9) [R]. 北京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2019.[9]沈锦浩.车轮之上的青年农民工: 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9( 5) .[10]赵璐、刘能.超视距管理下的“男性责任”劳动———基于 O2O 技术影响的外卖行业用工模式研究[J].社会学评论,2018( 4) .[11]陈晓玲,袁逸颖,林铭涵,南秀丽.城市快递员的融入困境与治理对策研究——基于杭州的样本[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01):11-17.[12]周芳.电商驱动下快递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0,29(05):84-87.[13]柳娟.快递员劳动权益保障方式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6):67-68 92.[14]梁振华,刘志敏.最熟悉的陌生人——太原市快递员生存现状与社会融入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03):19-25.[15]张洛宁.中国外卖员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变迁[J].传播力研究,2020,4(07):28 31.[16]臧义茹.共享经济平台就业者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0(03):72-73.[17]汤慧.“互联网 ”新业态模式下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6):38-41.[18]肖慧欣.福建省快递员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关联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9,32(12):93-96 111.[19]马超宁,白筱,彭莉,佘光明.快递员职业认同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雅安市快递企业的调查[J].现代商业,2019(23):76-7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2022.1.30 选题及阅读文献

2022.2.1~2022.2.20 调研

2022.2.21~2022.4.30 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