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儿童性侵害事件中介入和角色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1 11: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儿童性侵犯事件屡见报端。据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儿童性侵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2017年媒体报道的相关数据来看,儿童性侵(14岁以下)案件达378起,受害人606人,在这些数据中女童人数为548人,占比90.43%,男童人数为58人,占比9.57%;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仅仅为1岁,7岁-12岁占比最高,为32.84%;有49.96%受访城市儿童和受访农村儿童未接受过防性侵教育。然而这些仅仅是被揭露于世的儿童性侵案,只是冰山一角,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穷凶恶极的犯罪者和给予被救助的儿童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作为社工介入儿童性侵害是必不可少的。

儿童性侵害经历会给受害者的精神核心带来深刻的伤害,降低受害者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已有研究表明,性侵犯经历对儿童的影响涉及生理、社会性、认知、精神和情绪情感、学业和行为。女性经历儿童性侵犯与糟糕的健康状况、功能缺陷、更多使用卫生服务、非意愿妊娠、各种生理问题包括头痛、生殖系统和胃肠道症状有关。经历儿童性侵犯的男性也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生理功能损害和糟糕的主观健康感。另外,童年期性侵经历使受害者更易出现躯体形式障碍。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新型力量运用自助助人的工作理念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协助开展儿童的家访活动,对家庭困难的儿童定期进行调查评估,作为社会工作者必须加强与学校、家长之间的沟通,协助他们做好保护儿童的工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性侵教育普遍缺失,学校和家庭在提高儿童防性侵意识方面的工作有所缺位。“性”一词在我国家许多人对其是避而不谈,认为有伤风化,或者说比较含蓄。性知识却长期被排斥在人类知识体系之外。在家庭教育中,有关性教育的知识变得难以启齿,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后自己能逐渐明白,对于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对于性教育知识的讲授过于简单化、零星化,未能形成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这些致使性教育知识成为一种“自学”学科,也正是由于对“性教育”的误解和偏见,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并且我国性侵害儿童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受侵害儿童基本上是中小学甚至是未受教育状态。因而对社会事物的认知能力、辨识善恶的能力以及处理被侵害的能力非常低下或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以及受害人缺乏法律维权意识。绝大部分受性侵害儿童因为年幼懵懂无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受到侵犯,有的家长即使发现情况,也往往出于各种担心或者忧虑,害怕孩子再次受到伤害影响到她们的成长,选择隐忍沉默。更有许多受害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忧虑揭发案件后,孩子的隐私会暴露在大众的眼前,给其未来成长会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只得选择转换学校的办法进行逃避,更有甚者,矢口否认犯罪事实的存在,拒不配合。并且我国对儿童受性侵害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在诉讼程序方面,对被害人的法律救助等处置还存在不足或者是疏漏。社工作为一种新型力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改善服务对象生活,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对此,国家从宏观层面对儿童防性侵教育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另一方面,儿童防性侵教育缺位,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有责任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社会工作应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保护儿童方面有所贡献。小组工作是一种在面对面的小组内以及通过此小组为个人提供服务的方法,它以科学的方法,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案主走出困境,以使在参与过程中促进预期的变迁。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小组成员解决现阶段遇到的困境,适合社会的发展,发挥儿童的潜在能力。第一,就社会工作角度研究儿童防性侵教育来说,国内许多学者都做了研究,包括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以及社区社会工作,通过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儿童防性侵教育,深入分析社会工作在保护儿童方面的作用。第二,有些研究以小组社会工作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来提升儿童性安全认知水平。通过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性安全认知不足的问题;也有的从社会工作的专业出发,从儿童性侵干预立场、干预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社会工作对于儿童防性侵的重要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儿童过性侵犯是世界各国需要面对的问题。

2009年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发现,全球性侵犯女性发生率为19.7%,男 性 为7.9%,非 洲 性 侵 犯 率 最 高(34.4%),欧洲最低(9.2%),美国和亚洲的发生率介于10.1%%至23.9%之间。

据报道,大部分的性侵犯罪犯熟悉受害者,约有30%是儿童的亲戚,如兄弟、堂兄弟或者叔伯等,60%为其他熟人,如父母的朋友、保姆或邻居,约10%是陌生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性侵儿童的普遍原因和特点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干预和介入找出一条普遍可行路径,加强与学校、家长之间的沟通,协助他们做好保护儿童的工作。协助被侵害儿童及被侵害家庭摆脱困境重拾希望。目的在于帮助小组成员解决现阶段遇到的困境,适合社会的发展,发挥儿童的潜在能力提升儿童性安全认知水平。

5.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性权益保护金绪广丰城市委党校

中国儿童性教育问题归因及解决对策 王雪婷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儿童给家庭服务的实务探索 马洋子 郑州大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