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多元共治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开题报告

 2021-10-18 10: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在当前我国循环发展的宏观战略布局背景下,生活垃圾既是城市循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压力所在。一方面,生活垃圾可以经由资源化处理,以回收利用的形式为城市循环发展提供物质原料;另一方面,需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进程,避免城市循环发展体系载荷溢出,产生额外的治理成本。而在生活垃圾处理的全流程中,作为前端的最重要环节,垃圾分类直接影响后续垃圾的处理,包括掩埋、焚烧或再利用。而能否实现前端分类,则有赖于居民能否形成分类意识与行为习惯。要促成居民意识与行为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氛围、社会力量参与以及社区共治的基层基础,这与政府、市场、社会息息相关。由此,发现和探讨在多元共治视角下,城市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且符合发展态势和时代要求的。

本文主要从政府、市场、社会(包括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居民)三大主体在参与和推进城市垃圾分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具体运行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以期可以有效推进垃圾分类进程、提高垃圾分类实效。因此,此文献综述主要围绕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分析、治理模式和困境进行分析探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

1.当前垃圾分类的模式有哪些?研究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a市x社区在垃圾分类实行的过程中,对该社区实行的垃圾分类模式及其效果进行探讨。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初步调查,发现当下各地主要是采取政府主导式的垃圾分类模式,本研究将根据定点观察的社区具体的推动垃圾分类的举措,归纳其参与主体,进而从多元共治角度分析其在分类治理中涉及的主体以及其积极性、参与度、完成状况。

2.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有利有弊,因此引入多元共治的理念对其进行反思,如何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之间达到平衡,探究如何在减少政府主导垃圾分类的过度负荷,同时提高社会主体、市场主体的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以及实效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