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基于网络暴力事件的调查开题报告

 2021-11-21 04: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种矛盾愈演愈烈,网络暴力现象则是社会矛盾在网络世界的折射,故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与西方网络暴力相比有着更广泛的社会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五年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网络暴力事件的梳理,对这些事例进行深度剖析、合理归纳,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多学科知识,总结出网络舆论场中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现象的形成表现、危害、原因、以及消解路径,为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以及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空间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网络社会的自由化、匿名化,使得网络行为主体容易产生一些网络失范行为,如本文讨论的主体网络暴力问题,网络暴力的出现不仅扰乱了互联网空间的秩序稳定,而且也给现实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网络暴力事件,通过对近五年来微博、豆瓣等网络平台曝出的网络暴力事件的整理,汇总不同的网络暴力事件在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继续蔓延期四个阶段的媒体转发情况及网友评论,对其进行态度分类梳理,找寻社交媒体给受众带来的极端情绪感染情况。综合运用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多学科知识,探讨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在社交媒体的传播之下所具备的特点、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找寻其在社交媒体中发展规律,从而对网络暴力事件采取相应的应对态度及措施,降低其负面影响。

目标: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网络暴力事件的研究调查,结合当今社会转型期的特征,试图分析概括出社会转型期网络暴力事件的特征及成因,进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为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以及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空间提供思路,同时为转型期的和谐网络社会建设提供现实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查阅资料,广泛阅读中英文文献,明确研究内容(1月18日—3月20日);

2.确定论文写作方案,完成开题报告(2月24日——3月20日);

3.完成论文初稿(3月20日——4月15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苏道敬. 浅析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对策[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000(1):57-59.

[2]陈可人, 曾艳英. 网络暴力对天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 教育现代化, v.5(15):258-261.

[3]金纯峰, 涂花, 甲丙(摘). 人肉搜索带来的困惑[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26-12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