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动因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2 09:01

全文总字数:585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社交媒体的概念,学界普遍认为最早来自于安东尼mayficld在2007年出版的《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中所下的定义。社交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特点”。总体而言,社交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络技术的革新与推进,而且以其技术性、社交性、平民性等特征著称,是一种以用户为主体的内容生产与社交相结合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关社交媒体的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于三大类。第一,对这一新型的传播媒体的本体研究,包括社交媒体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发展方向等。第二,基于某一具体社交媒体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社交媒体的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传播特征等。第三,是关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2.1基本内容

论文首先对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网络围观等相关文献研究综述,基于已掌握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案例,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研,运用SPSS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调研结果,多个维度分析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现象及动因。最后提出优化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具体举措。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第一章,绪论。主要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内容,并提出本篇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研究综述。主要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网络围观、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下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基础理论研究。介绍论文涉及到的理论概念,并且将理论与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围观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第四章,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现象实证研究。选取大学生群体参与的网络围观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且进行问卷调研,运用SPSS分析调研数据,得出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现象的动因及影响。

第五章,结论。结合实际提出优化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及网络行为的具体举措,并且指出本篇论文的局限。

论文基本框架如下: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内容

1.4创新点

第2章文献研究综述

2.1社交媒体研究综述

2.1.1 社交媒体的发展与使用状况

2.1.2 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

2.1.3社交媒体的影响

2.2网络围观研究综述

2.2.1 网络围观的相关研究

2.3本章小结

第3章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基础理论研究

3.1 议程设置理论

3.2 狂欢化理论

3.3 认知行为理论

3.4本章小结

第4章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现象实证研究

4.1研究设计

4.1.1 样本选取

4.1.2 调查问卷研究设计

4.2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围观案例分析

4.3大学生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分析

4.4大学生群体的对网络围观态度、参与情况分析

4.5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围观的动因分析

4.6网络围观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5.2研究建议

5.3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表

致谢

2.2研究目标

⑴基于现有的文献与研究结果,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围观现象及动因,并探究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⑵通过研究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网络围观现象,并提出优化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及网络行为的具体举措。

2.3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具体如下:

⑴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定性分析法,本文通过知网和网络搜索引擎搜集到了部分资料,大量阅读了包括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告、书籍,试图借用已有资料并结合当前大学生群体网络围观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围观现象及产生原因。

⑵内容分析法:针对网络围观中的讯息内容进行研究和考察,坚持客观性,系统性和普遍性。选取在大学生群体中典型、熟知的网络围观案例,保证其能够传达出一定的内在讯息属性和围观特征,着重分析网络围观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本文也将分析内容的潜在意义,把定量考察和定性考察相结合。

⑶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按照问卷结构及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题目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项选择为辅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等;第二部分为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考察大学生群体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操作终端、软件类型、时长、频率、内容、动机及对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态度。第三部分将调查大学生群体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对网络围观的态度、有无参与过网络围观以及网络围观对自身造成的影响。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进度安排

2020年1月2日—2月21日: 确定论文题目并查找相关资料,4周。

2020年2月21日—2020年3月26日:了解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思路,撰写并上传开题报告,1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4.阅读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近五年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1]肖玉霞.微博围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J].新闻战线,2015(09):213-214.

[2]靖鸣,蔡文玲.从全景敞视监视到全民网络围观:动因及其特征[J].当代传播,2019(02):36-39.

[3]王中碧,刘英.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围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6):24-25.

[4]周薇曦.视觉的规训:全媒体语境下的同景监视——以网络围观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21-22.

[5]张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及其引导方略[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5):66-71 86.

[6]余琛,高翔.网络围观中大学生不良心态及调适[J].高校辅导员,2016(03):62-66.

[7]张如. 音乐社交媒体的社群认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8]潘宇. 社交媒体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9]邓丰丰. 社交媒体下“剩女”的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李香. 社交媒体公益众筹影响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11]郁越. 网络围观的狂欢化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2]郭亚星. 赋权与去权: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围观现象研究[D].西北大学,2019.

[13]倪建均.羊群效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围观”集群行为社会心理分析和引导策略[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04):39-44.

[14]李柯柯.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基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调查[J].社会与公益,2019(12):59-62.

[15]HaoyuWang,TianlongZhong. Analysis on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ChineseStudents[P].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Ecological Studies (CESSES 2019),2019.

[16]Shuwei Wang. The Investigation andAnalysis on the Media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ies*[P].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Education, Language, Ar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ELAIC2019),2019.

[17]杨春妮. 西安市大学生群体应激行为管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18]Kravitz Neal D,SalinsSheldon,GallagherAmanda K,Collins Grant C,PreroDovi,Jorgensen Greg. Effective Use of SocialMedia.[J].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dontics : JCO,2020,54(1).

[1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2019年8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