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peakers’Representation of the English Mass-count Distinction in Abstract Nouns开题报告

 2022-07-31 11:19: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以语言学中关于英语冠词习得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从实证角度出发,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者,调查研究受试者对英语冠词系统的掌握程度和误用情况,探寻英语名词可数性与冠词使用之间的关联。本课题的主要意义:

1) 国内学者从名词可数性区别角度出发,讨论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冠词习得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2) 英语中的冠词使用看似简单,实际非常复杂。在英语冠词习得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甚至英语本族语使用者,仍然会对冠词的使用产生错误的判断。本课题讨论影响二语学习者冠词习得的主要原因,并将现有研究与英语名词可数性的区别相联系,补充、完善现有理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英语冠词的习得系统为主要理论框架,实证调查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冠词的实际使用中出现的滥用和误用情况,初步探讨英语物质-可数名词区分的错误表达是否会成为汉语使用者获取英语冠词系统的问题根源。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方面:

1) 通过阐述已有相关文献,研究并讨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英语冠词习得问题的根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冠词属于语言中的功能语类,冠词习得近年来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英语冠词习得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即使在很好地掌握了其它语法知识和语言要素之后,仍然会误用冠词。甚至对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来说,判断冠词使用是否正确也常常是困难的(chodorow, gamon, tetreault, 2010)。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冠词是语法中最难掌握的部分,也是最后才能完全习得的部分(master, 1990),是公认的教学难点(杨梅, 2009)。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对冠词的习得与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英语冠词系统看似简单,仅由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 n)与零冠词#8709;组成,但其使用频率极高。西方学者从句法、语义、语篇等角度阐述了英语冠词习得的特点和规律,并探讨了影响冠词习得的主要原因。以往冠词研究主要基于bickerton (1981)的研究框架进行,对英语冠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huebner (1983), thomas(1989)等人有关二语习得中冠词使用错误的解释都是在brickerton的研究框架下进行的。huebner 提出了#8220;语义轮#8221;( the semantic wheel) 模型,建立了一套所有名词前冠词使用的分析体系,这种语义上的划分方式具有较广的普遍性,得到了很多冠词研究者的认可,并成为随后英语冠词习得研究重要的理论基础。ionin et al. (2004)在研究中提出#8220;冠词波动假说#8221;,对二语习得中冠词使用错误进行解释。该假说认为替代错误是学习者根据限定性和特指性选择冠词造成的。其他一些研究也对波动假说进行了研究和支持(hawkins et al., 2006; karafistan, 2005; sarko, 2008; snape, 2006a, 2006b; zdorenko paradis, 2008)。然而,除了波动假说之外,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音韵迁移假说、句法错析假说等。trenkic (2008)在音韵迁移假说的基础上,认为ionin et al.没有把#8220;说话者明确陈述对被提及的人或事物的熟悉度#8221;(即#8220;明确陈述知识#8221;esk) 和#8220;说话者指代意图#8221;区分开来,导致概念指代不明,于是引入了新变量esk,提出了句法错析假说,对波动理论提出了挑战。其次,关于冠词的习得顺序国外研究者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冠词是语法中最难以掌握的部分,也是最后才能完全习得的英语元素(master,1990)。parrish (1987)在相关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三类冠词的习得顺序是零冠词最早,定冠词次之,最后是不定冠词。这一点也得到了thomas (1989)的证实。学习者会先将the 联系到定指语境,再将a/an联系到虚指语境。而young (1996)对母语为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的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却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他发现零冠词和定冠词的习得在整个冠词体系中出现得较晚。

国内学者对冠词习得与使用的研究在2000 年之后以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为主,特别是基于二语学习者语料库的综合研究开始得到青睐。国内学者在研究中搜集的语料大多为书面语,而以口语转写文本为研究对象的较少。苏文王新(2006)、王剑(2005)、周保国(2007)等主要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定冠词的习得与使用; 郭鸿杰周芹芹(2012)等考察了不定冠词习得的变异特征; 朱叶秋文秋芳(2008)则对口语中零冠词使用的正确性进行预测因素的研究。在考察冠词使用的准确度及其习得顺序方面,朱叶秋(2003)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对不定冠词的用法掌握得相对较好,定冠词次之,零冠词最差,冠词的使用存在随意性。这与郭鸿杰周芹芹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在学习者英语水平对冠词使用的影响方面,国内的研究结果有矛盾之处,例如闫丽莉(2003)发现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冠词使用的错误呈下降趋势; 而朱叶秋文秋芳(2008)则发现冠词的掌握程度与英语水平没有相关性。此外,在冠词误用形式方面,虽然闫丽莉、李景泉蔡金亭(2001)都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的语料为研究文本,但前者的数据分析表明,对于各层次学习者,冠词混用是最容易犯的错误,而后者却发现冠词省略比冠词冗余和冠词混用更为普遍。国内对冠词选择参数理论的研究主要有马拯(2010)、戴炜栋韦理(2008)。马拯的研究结果支持ionin的冠词波动假说,认为冠词的掌握并没有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语言石化的结果。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选择冠词的过程中并没有在#8220;冠词选择参数#8221;中来回波动,该结果和戴伟栋韦理的结果一致。#8220;冠词选择参数#8221;是普遍语法的一项参数,应具普遍性。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并不适用,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的母语特征在二语习得中发生迁移,帮助学习者习得二语中的特征值。马拯对中国学生冠词参数选择的研究没有考虑母语迁移的作用,而戴炜栋韦理则认为母语迁移起了关键作用,但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 年 12 月15日前-- 完成实验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bickerton, d. (1981). roots of language, (pp. 23-27). ann.arbor, mi: karoma publishers.

chierchia, g. (1998). plurality of mass nouns and thenotion of semantic paramete. in s. rothstein (ed.), events and grammar (pp.53-103). uk: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chodorow, m., gamon, m., tetreault, j. (2010).the utility of article and preposition error correction systems for englishlanguage learners: feedback and assessment. languagetesting, 27(3), 419-43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