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Analysis of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 Ⅰ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开题报告

 2021-08-08 02:09:19

全文总字数:154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张培基的散文翻译代表作之一。

本文从对修辞手法、句子逻辑及文化差异的处理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生态翻译学角度下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运用,向读者展示译者主体性的效果。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综述:

张培基是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在中国翻译界有着重要影响,其名字已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词典》。他翻译的散文用词恰当贴切,不仅译出原文信息内容,更是再现原文风格韵味。《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有其经典译作170余篇,在中国翻译界产生巨大反响。朱曼华曾评价说:张培基先生的译风严谨,巧妙地再现了原文神韵,译文自然流畅,富于表现力,贴近原文,无斧凿之痕,充分体现了译者的译学思想及其美学思想。

在其翻译生涯中,张培基素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上对散文的喜爱,《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涵盖了五四运动以来诸如鲁迅、巴金、朱自清、郭沫若、冰心、老舍等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张培基的散文忠实通顺,注重译者主体性,同时加入大量注释和选词原因、技巧,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经验。汉语散文结构较为松散,而英语行文紧凑严谨,因此在其翻译著作中,张培基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对原文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之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结构。汉语中常常出现的四字成语、叠词等,张培基会注释选择用词的原因;针对散文所引用的典故,根据英语惯用表达以选择合适词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张培基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对散文的翻译充分体现了译者主体性。本文从作者对词汇、句法及文化差异处理的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运用,并借此说明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特色在于从多角度视角下分析译者主体性在张培基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中的运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