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冰片配伍对皮层缺血再灌注的协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3 21:57:49

脑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

摘要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的疾病。而在这一疾病的过程中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等。本文就国内外近些年对于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综述

据WHO公布的资料,在57个国家中已经有40个国家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列入了前3位,其中在日本和中国已居首位。而在这一疾病及其相应的治疗过程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学机制,对寻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并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本文将就近些年来有关脑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1.脑缺血再灌注相关机制研究概况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esscular Disease ,ICVD)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在ICVD的治疗中重建血流或增强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是缺血脑组织修复损伤的必需条件,但同时带来的再灌注损伤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1]。所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液灌注,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2]

1.1流行病学研究

脑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其重量仅为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5%,因此对氧和血的要求特别高,极易受到缺血性损伤,其中由大脑中动脉梗塞造成的脑缺血尤为常见[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官方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脑血管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疾病死亡原因中均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其中城市的死亡率为105.40/10万,农村为89.89/10万。男性的病死率无论在城市或是农村均高于女性,但是农村女性疾病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为21.35%,排名第一。因此,深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的病因学机制来寻找治疗药物,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2 脑缺血再灌注的病因学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