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5 02: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好多非法集资类的犯罪,这些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类型。

刑法对本罪采用了简单罪状的模式,学理和实践上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但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资金时,往往需要吸收单位或亲朋以外不特定对象的存款,实践中由于对亲朋的法律界定本来就比较模糊,行为人因为一时的资金短缺,没能及时归还所吸存款或由于其他原因,就有可能构成该罪而被刑事处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过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

本文将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沿革、行为认定以及着重比较本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类犯罪,进一步明确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

中国刑法虽然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一直到1997刑法公布,法律并未对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并未对此进行过司法解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部分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沿革第二部分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和行为特征及行为类征 行为特征1、非法性 2、公开性 3、社会性 4、诱惑性;行为类型1、借贷型 2、投资型 3、虚拟商品营销 4、虚拟生产经营第三部分写国外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法律制度;运用归纳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将我国与日本、美国、英国以及德国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第四部分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对比 1、非法集资的概念和特征 2、非法集资罪与集资诈骗罪 3、非法集资罪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4、非法集资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第五部分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定的不足与缺陷;立法完善和相关建议

5.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第3版; 2、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3、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刘远著:《金融诈骗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孙国祥,魏昌东著《经济刑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杨兴培,李翔著:《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张军主编:《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冯亚东、刘凤科:#822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本质及立法失误#8221;,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9、朱永才,朱晓东:#8220;试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8221;,载《经济论坛》2006年第14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