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职业化现状及优化研究–以山西省太谷县XX村为例开题报告

 2022-02-02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村干部是基层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者,村干部是我国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人和具体实施者,与我国广大的农民群众密切联系,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与政府相联系的第一通道,村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工作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作开展的进度和成效。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中国所有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经营户、行政村和乡镇进行调查,涉及3万多个乡镇、60多万个村委会、200多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亿多农户。我国村干部队伍十分庞大,1994 年10 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农村几百万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村干部是我国各项政策最基础的执行者,是建设现代主义社会主义强国的第一线的践行者和带头人,提高村干部的专业化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保证我国发展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稳定。

2009年中组部专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09〕7号)文件,提出建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定三有”的长效机制。村干部职业化正式登上了我国基层建设的舞台,我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试点开始由地方推广向全国。2018年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

实行村干部职业化是一个值得认真实践的方向,作为村干部,因在农村从事基层管理工作,都存在一个职业化要求,即要求具备管理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进行工作时符合职业所需的标准。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村干部职业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困境。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县XX村的村干部职业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对该村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了解该农村地区村干部职业化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该地区如何推动村干部职业化,对政府如何更好地针对性的实现该地区村干部职业化,以及对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农村地区推行村干部职业化都能提供经验,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村干部职业化虽然是很久之前就提出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最近两年又重新回到理论研究的舞台,是当前的热点问题。理论界普遍关注,对村干部职业化的理论及其内涵、难点分析、实践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村干部职业化的地区差异性和实践复杂性,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极大地增进了这一议题的经验厚度与机理认识。本课题从山西省太谷县XX村的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出发,从而了解发现其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以期对完善村干部职业化有所理论启示,为研究中西部地区同类型地区的村干部职业化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实践意义

村干部职业化是实践意义极强的研究课题,更好的推进村干部职业化不仅对我国基层治理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对我国各项政策实施及国家建设都将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这不仅仅是通过理论的研究就可以解决的,更是实践领域的重要课题。从单一地区出发对该地区村干部职业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对山西省太谷县XX村的村干部职业化发展现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掌握该地区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为该地区日后完善村干部职业化的实践方面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该地区村干部职业化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为该地区推进村干部职业化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现状

(一)村干部

“村干部”一词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村干部是指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和按条例选举产生的村党支部成员的统称。村干部是区别于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群体,村干部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的、不在编、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具体来讲,村干部主要是指通过村民自治机制选举产生的、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及其配套组织担任一定职务、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并享受一定政治经济待遇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村党支部(党总支)委员、副书记、书记,村民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主任和村民委员会内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是主要村干部。

(二)职业和职业化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并据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张艳华提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尔科姆·奥特斯认为,职业就是有一套特定结构的一种专门化工作角色,这套结构具有典型的职业生涯色彩,并带有一种社会身份。

《西方管理会计职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章中论述的职业化为:“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的现象,即为职业化。”方波认为,职业化是劳动分工精细化与市场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现代社会劳动的一种普遍现象。职业是社会人将社会中的某项劳动固定地作为自己谋生的主要工作手段。而所谓职业化,就是为了达到职业工作所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按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塑造劳动者。其既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组织行为,包括职业资质、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王金豹(2010)在《关于“村干部职业化”的思考——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一文中认为,村干部(其文中所指村干部包含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就是承认村干部是一个管理者,肯定其“官”的地位,不改变其“民”的身份,把当村干部作为一种职业。克林格勒和纳尔班(DonaldE.KingnerJohn.Nalbian)认为公共行政管理人员在面临多种价值冲突中应具备多种能力,他们不但要求是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还要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和政治的斡旋者;要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不断学习、自主地把握自已的职业生涯发展。

实行村干部职业化是一个值得认真实践的方向,作为村干部,因在农村从事基层管理工作,都存在一个职业化要求,即要求具备管理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进行工作时符合职业所需的标准。

(三)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研究

2009年中组部专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09〕7号)文件,提出建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定三有”的长效机制,标志着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试点开始由地方向全国推广。潘宁认为选派国家干部到村委会任实职或恢复村干部选拔为乡镇干部,改变村干部亦官亦农的现状,能有效抑制村干部流失的现象。王伟民提出建立村干部持证上岗制度。赵森、宇文利及李军调研基层支部书记及会计职业化管理提出职业化管理巩固了党支部在农村各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支部书记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了用人选人渠道。郭德强肯定村干部职业化对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郑有贵对江苏省常熟市四村调查发现,村内实行公开招聘优秀人才进村工作,对村干部报酬及保障进行统筹安排。贺雪峰认为就沿海地区实行村干部职业化是趋势使然,中西部地区不易贸然推进。陶振从多维度视角谈到村干部职业化中的薪酬财政化、管理公职化、发展持续化的一种发展趋势。基本可以分为两个角度下的研究:

1、国家治理角度

在2004年国家宣布“要在五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宁泽逵、柳海亮、王征兵等便围绕“村干部向何处去”这一议题从宏观环境、法律法规、群众基础、组织机构、干部素质等维度对中西部村干部职业化可行性做出了分析,并认为当时村干部职业化条件并不成熟。当前,以饶静为代表的学者一致认为当前中西部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大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尤为必要。唐晓清、刘杰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现实问题,认为实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王扩建也认为村干部职业化作为地方政府应对现代化和城镇化双重挤压下村庄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自有其必然的内生逻辑。这一视角从宏观角度对村干部职业化的背景、现实问题和实现村干部职业化的意义做出了分析,从总体上把握了村干部职业化,但忽略了地区差异,中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一视角没有关注到村干部职业化在地区差异下的路径和现实问题。

2、基层治理角度

从基层治理角度来看,以贺雪峰为代表的部分华中村治研究学人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情况等基本维度对中国农村做出了东部、中西部的区域划分,即人口净流入后治理事务高度密集的东部农村和人口净流出后治理事务相对稀疏的中西部农村,并认为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管理体制的选择,且这种选择仍在进行当中,只有形成与当下中国农村相匹配的乡村管理体制,才能实现高效可行的基层治理现代化。随后,李永萍、印子等以上海农村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东部农村村干部职业化的构成要件和实践逻辑,并指出了中西部农村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限度。新近研究中,申端锋敏锐地观察到了转型期村干部不胜任难题,对此,王惠林、杨华对村干部职业化的生成机制及其路径创新做出了分析,并极富洞见地指出村干部职业化是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村一级并向基层输入资源及公共规则的过程。这一视角下的村干部职业化研究,在对我国广阔的农村区域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中观机制层面对村干部职业化生成机制及其实践特征进行了深描,同时指出:中西部农村村干部职业化

转型面临着“行政消解自治”和“治理活力与治理能力不匹配”这一双重限度。这一研究极大地增进了这一议题的经验厚度与机理认识,却依旧难以解释中西部农村内部村干部职业化动力机制及其区域不平衡问题。

综上所述,在村干部职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治理视角看到了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必要性,却忽略了这一议题背后的区域差异性和实践复杂性,导致对村干部职业化背后的深层机理挖掘有限;村庄社会视角在区域差异的分类基础上,恰好补足了这一缺陷,同时深刻地指出了中西部农村村干部职业化所面临的实践限度,但却无法对当前风风火火正在推进且仍在继续拓展的中西部农村村干部职业化实践做出有效解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村干部职业化过程中的困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四、研究目标

村干部职业化这一研究课题不论是出台还是它的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许多相关学者的关注,进行了各种不同方面的讨论和研究,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的总目标是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县xx村的村干部为调查对象,对该地区的村干部职业化现状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探索该村村干部职业化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该现状即存在的问题,为村干部职业化的实践提供意见和参考。

五、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实性,实地访谈也对调查者的时间和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1、访谈问卷的设置。根据相关资料收集要求,设置访谈提纲,完成访谈问卷。

2、案例编制。将收集好的资料整理成为案例,案例的编制是接下来进行分析的基础,对写作的真实性和连贯性都有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3、分析村干部职业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反映该村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进行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4、在上一轮的研究基础上,为如何更好地进行村干部职业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意见。

七、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统计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等获取精村干部职业化的相关的基础材料,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在本项目中主要体现在:(1)建立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项目内容具体化;(2)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关于村干部职业化的实践探索,掌握当前国内调查的进展状况,并注重及时更新信息,为创新计划提供理论与学术支撑。(3)在对问卷调研和访谈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回顾前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调查研究的直接采样方法。设计规范合理的调查问卷的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填写方法。本研究调查问卷针对文化程度不同的农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自填式法和带有讲解的帮填式法。自填式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受访者,由其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同时有调查者的监督,保证了问卷的有效回收。帮填式主要针对于一些不识字或年长的受访者。同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实际因素,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三)焦点访谈法

就以往关于村干部职业化的实证研究,质性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需要进入农民的内心深处,倾听他们的自然叙述,从话语中和话语背后寻找到他们对村干部职业化的真实想法。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也采用焦点访谈法。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对某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确保结论更有效更客观。

(四)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方法亦称为个案分析方法或典型分析方法,是对有代表性的事物(现象)深入地进行周密而仔细的研究从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步骤为①依据分析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分析研究对象;②全面收集有关被选对象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可以收集他人对该对象所研究的间接资料,但是,主要收集的是第一手资料(直接资料),包括事件参与者亲自写的实验记录、学术报告、著作、论文及笔记等,尤其重视收集系统的数据资料;③系统地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依据分析研究的项目和内容进行分类;④对所要求分析的内容(如特征、属性、关系等)进行逐项分析研究;⑤对各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求反映总体的规律性认识。该法既可被用来为某种假说作论证,又可把得到的研究成果作为进行更广泛研究的基础。在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八、实验方案

本研究属于社会科研项目,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通过对所得资料的整理以及分析,进一步了解该村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挖掘农民对村干部的真实看法,得到最真实的数据资料,编制案例,研究其村干部职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我们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及实践提供参考。

(一)文献搜集

调研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通过预先的文献资料查阅,了解当前我国大范围村干部职业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以及村干部职业化的相关政策等,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处理和理解相关内容。

(二)实地调研

结合研究内容预先设计问卷,本组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焦点访谈等形式来

进行调研,了解该村村干部职业化的发展现状及村民对村干部职业化的看法等

(三)资料处理

通过对当地调查信息分析以后,整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并录入计算机,整理成案例并通过定性的案例研究法来研究案例,得出该地区村干部职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总结撰文

根据调查信息、相互探讨后提出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形成本看法,撰写论文。

九、可行性分析

(1) 研究课题成果的可实现性

村干部职业化发展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村干部队伍的职业技能力及素养的提高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基层的发展都有着深渊的积极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村干部职业化的研究热潮又登上了研究舞台,引起了学界的密切关注。既有的对村干部职业化的研究既有一般性的整体理论研究也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此研究是具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而且将研究范围缩小更具针对性,故此课题可行。

(2)研究对象与资料获取的可行性

①数据来源保障性高:研究项目所需材料数据来自期刊网以及政府发布政策,具体调研数据来自实地调查及相关部门。真实性高,极具说服力。而且调研方便。

②研究方法合理可行: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操作性强。并且研究者进行过相关方法的培训和实践,能较好的实施各种研究方法。

③样本选取的可行性:能够进行实地调研,获取调查所需样本,并得到相关帮助。

(3)良好的队伍结构与研究能力

指导老师多次参与相关项目,在本领域有丰富经验,对于本研究实施能够给予充分指导。研究人员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4. 研究创新点

十、特色及创新之处

1、将研究对象定位某个村,相较前人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研究时会更加细致,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更加符合真实情况,能真正对改善该村村干部职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真实有效的解决方式,对政府制定政策有真正的实践意义。

2、不仅仅对村干部进行访谈,而且对该村村民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对村民对村干部职业化这一发展趋势的看法及医院进行调查,反映村干部职业化推行过程中村民的真实想法,对村干部职业化这一发展趋势的推进是否会更加容易具有现实意义。对政府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的过程中,如何让村民配和具有积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十一、研究计划

(1)筹划阶段:认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村干部职业化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标、方向及方法。根据已经确定的村干部职业化的相关的指标和研究内容,设计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焦点问题。

(2)展开预调查:选取某一个村发放问卷10份,访谈村民2户以上,力求充分反映问卷设计中和访谈焦点问题中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