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粕提取物复配对黄瓜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开题报告

 2022-02-11 22:36: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黄瓜疫霉病是黄瓜生产上两大毁灭性病害之一,属土传病害,病原菌是一种疫霉菌,多在生长后期(结瓜期)发生,而温度对加速和延缓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过度密植和灌溉所造成的潮湿小气候都会加重本病的发生。发病的时候,异常迅猛,常常暴成灾。一般田块病株率为10%~20%,严重田块可超过50%,甚至失收。由于轮作条件的限制,致使病害逐年加重,引起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给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每年均造成较大损失。该病害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侵染引起黄瓜疫霉菌怪染植株后, 镰刀菌及细菌可乘虚而入, 进行第二次侵染加重病势。接种后遇高温,病害迅速发展。目前防治菌核病的主要措施是施用化学农药、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和实行轮作等。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既容易发生农药残留量高的问题,也容易造成环境和食品污染,同时引发植物病原菌的的抗药性。近年来也有通过生防菌株分泌抗生素进行防治的报道,但是目前基本上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易受环境影响。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施用后在自然界有其顺畅的降解途径,对环境污染小,并且它们一般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及天敌毒性低,开发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因此,国内外研究人员把防治重点逐步转向生物防治。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天然抑菌防腐物质,提取条件和工艺皆可控制,且天然植物来源十分丰富,所以大量使用植物源农药一般不会产生药害,反而会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真正的无公害农药。同时,植物源农药对作物还具有营养作用,可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因此,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趋强烈,人们对植物源农药的认识也越发深刻

茶粕,也叫茶麸、茶籽饼,是油茶籽经榨油后的渣饼,年均产量约为39.71万吨,含有糖、蛋白质、脂质、纤维、茶皂素等多种成分。目前,对从油茶粕中提取的茶皂素的抑菌研究较多。黄卫文等以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对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目的及意义通过提取油茶粕有效成分,考察油茶粕提取物复配对黄瓜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以期为油茶粕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 油茶粕、茶多酚分别对黄瓜疫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2. 油茶粕、茶多酚复配对黄瓜疫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材料

1.1油茶粕:

油茶粕提取物的制备:称取事先打去脂的油茶粕粉末10 g左右,放于250 ml磨口圆底烧瓶中,加入150 ml乙醇,80 ℃左右回流3~4 h。经8层纱布过滤后,收集滤液。将滤液于40℃条件下旋转蒸发,得到约15ml浓缩液,将浓缩液倒入培养皿中,保鲜膜密封后置于-80 ℃冰箱冷冻过夜。第二天将冷冻后的滤液取出,在保鲜膜上戳洞透气,迅速放于冷冻干燥机中处理48 h,得乙醇提取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成家壮. 广州地区瓜类蔬菜疫病(死藤)发病条件及防治的初步调查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 1980, 7(4): 209-214.

[2] 黄健坤, 戚佩坤. 广州地区黄瓜疫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研究[j].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2, 3(2): 36-45.

[3] 谢双大, 朱天圣, 虞皓, 等. 广州地区黄瓜疫病病原调查及疫病菌致病力的研究[a]. 主要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朱国仁等主编)[c] .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2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8-2022-1学期17-20周~2022-2019-2学期1-2周(2022年11月12日—2022年3月8日),接受任务、查阅和翻译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第3周~第5周(2019年3月11日~2019年3月29日),完成实验前准备工作,配制各实验所需药品。

3、第6周~第7周(2019年4月1日~2019年4月14日),预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