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7 13:58: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或意义:近年来,我国一直维持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并且保持着外汇储备在持续的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逆差的扩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以通过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比较研究提出一套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研究九十年代以后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差异,全方面的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指出其存在的风险,并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提出一些调整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比较以及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战略。

写作提纲:标题: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比较研究;一,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二,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三,两国国际收支结构差异的成因分析;四,两国国际收支结构风险的比较;五,中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的战略设想;六,提出一套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两国国际收支结构均存在不同的风险, 对各自的维持造成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风险来源于货物贸易不稳定、服务贸易的逆差、外国直接投资的扩大、及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

而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风险在于资本流入的减缓对经常项目逆差的维持造成的风险。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应该从调整产业结构、放宽进口限制、放松资本管制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这几个方面进行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题目: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比较研究;一,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 1.中国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收支结构变动情况 ⑴除个别年份以外, 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基本上均表现为顺差, 储备资产变动也不断增大。

⑵错误与遗漏账户差额在2002 年之前一直保持借方余额, 而从2002 年开始, 该项目由借方余额转为贷方余额, 并且有增加的趋势。

从原先的资本持续流出到现在的资本流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⑴窦祥胜: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储备需求的经济分析,2002-03; ⑵高海红:美元长期贬值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纠正,2005-03; ⑶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2004-04; ⑷李树杰:近年来中美国际收支演变特点及其比较研究,2002-10; ⑸李少芬,张琦: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建议,2004-03; ⑹刘建江,袁冬梅,王国杰:巨额贸易逆差与美国经济增长并存:美元因素及其隐扰,2005-06; ⑺刘振林:FDI与中国国际收支关系的研究负面影响及前瞻,2005-05; 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1994; ⑼施建淮:怎样正确分析美国经常账户逆差,2005-04; ⑾管涛: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中国外汇管理,2003-04; ⑿管涛:评美元贬值对纠正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作用,南方金融,2004-04; ⒀李树杰:近年来中美国际收支演变特点及其比较研究,中央财经大学报,2002-10; ⒁钟伟:持续的双顺差有喜亦有忧,中国外汇管理,2003-07; ⒂杨海珍,刑欣,中美国际收支与投资结构的比较分析及启示,金融研究,2003-01; ⒃郭颂,钟毅,中国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动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