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0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金融危机自诞生起便威胁着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加快,影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为防止金融危机扩散,危害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应运而生。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面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破坏性的金融危机,必须认识到其强大的破坏性,面对存在的金融风险,则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迫在眉睫。

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主要始于 90 年代中后期。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因素多样化和人们对于风险因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以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其典型研究成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COSO框架》。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面风险管理这一概念,但蕴含了其理念和主要内容;COSO 委员会 2003 年 7 月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替代影响广泛的 1992 年的《内部控制统一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在整个组织之中。全面风险管理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本研究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将国内外研究成果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

  1. 2国内外研究综述

本文将从金融风险的定义、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风险的演化、金融风险的监管、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五个方面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1 金融风险的定义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清算银行(BIS)指出应该关注整个金融系统风险,金融稳定涉及多方面,仅加强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不管用(Borio,2009)。

伍海华,曲延玲(2000)认为我国当前金融风险中既存在金融体系运行本身的系统性风险,也存在制度变迁中的非系统性风险。

我国学者张晓朴(2010)则认为几乎每次金融危机都是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他从危机范围大小,风险传染,金融功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四个方面总结了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Bernanke,2009)为代表,认为对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造成威胁而非一两个金融机构稳定性的事件;以GonzalezHermosill(1996)和Kaufman(1999)为代表,认为单个事件通过影响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损失扩散的可能性;以明斯基(1995)为代表,认为突发事件引起金融市场信息中断,从而导致金融功能丧失的或然性;十国集团(Group ofTen,2001)则基于De Bandt andHattmann(2000)的研究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单个冲击事件导致部分金融体系信心崩溃、经济损失或不确定性增加,甚至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风险。

  1. 2.2金融风险的成因

张晓朴(2010)认为金融风险成因大致可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固有缺陷、金融监管的难处、宏观经济周期和调控政策及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上概括。

卓娜,昌忠泽(2015)则从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流动性的角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角度、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角度这五个角度总结学者关于金融风险成因的研究。从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发现金融风险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层面的判断推测,且缺乏有效的微观基础。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则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解释了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流动性角度的研究发现,引发金融风险的原因是公众对未来流动性担忧和恐慌以及流动性结构失衡引起资产损失。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角度则将原因指向金融系统中那些紧密联系而不倒的机构之间的紧密关系。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风险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信用扩张、信息不对称等影响的理论研究,相关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源于资产价格波动。

伍海华,曲延玲(2000)认为我国还存在着产生于经济体制转轨而造成的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1. 2.3金融风险的演化

张晓朴(2010)认为系统性风险的演化有三个阶段:累积、爆发、扩散。其产生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包括资产价格的上升;政府债务增长;经济增长率波动;账户赤字经常化等。系统性危机还可能跨区域传染,一般通过贸易往来、资本流动等方式实现。

卓娜,昌忠泽(2015)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学者对金融风险传导挖掘主要从货币危机理论的角度,国际传导的角度,金融市场关联性与互动性的角度,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着手。货币危机理论角度在解释金融风险传导的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货币危机理论,即“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前两代货币危机模型属于从宏观角度分析的理论,而第三代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强调了金融中介机构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道德风险理论、流动性危机理论和资产负债表理论。国际传导角度得出:随着金融风险国际传导研究的逐步加深,学者们逐步意识到金融资源在各金融市场之间高度流动,因此金融风险不仅在局部存在,而且会在各金融市场之间进行传导。金融风险的国际传导属于风险的外部传导。金融市场关联性与互动性的角度分析得出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是金融风险传导的基础。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总结为投资者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投资者的担忧和恐慌情绪的传染推动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

  1. 2.4金融风险的监管

张晓朴(2010)认为,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主流看法是从跨行业维度和时间维度实施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监管工具主要包括:引入逆周期监管的政策工具;强化对大型、关联性强的金融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拓展金融监管范围。

此外,近年来,我国针对金融风险监管上也有创新。主要包括:慎重审批金融创新项目,预防因盲目参与创新项目而导致的高风险;为了防止不同性质的风险传染,在商业银行建立了防火墙制度,有序进行综合管理;尝试性地采用动态资本、动态拨备实施逆周期监管;高波动性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严格限管信贷资金进入用以抑制投机,防止风险的跨市场传染;中央银行对金融稳定状况进行监测等。

关于非系统性风险在监管方面,伍海华,曲延玲(2000)认为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运行中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其监管具体应从总体战略上寻求稳定和改革,方法上区别对待各种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体制,并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逐步理顺体制。

  1. 2.5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现代风险分析的鼻祖是马克维茨。过去主要是以常识或经验等定性方法衡量风险的,但是马克维茨的测量方法则不同。他将数理统计方法引进了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之中,把收益和风险定义为均值和方差,量化了风险,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证券资产的投资组合问题。(余为丽,2008)。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不同类型头寸的风险管理问题产生,金融行业需要更优化的风险度量方法和管理工具。受险价值理论——VaR模型及最新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就是这么逐渐完善发展的。

“VaR方法及相关模型主要是运用资产定价理论、数理统计分析技术及市场风险的历史数据,评估在正常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在既定时期内所可能遭受的最大价值损失,其基本原理在于,根据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分布,找出与置信水平相对应的分位数,即VaR值[8]”。

20世纪90年代时,金融风险表现得不再单一,通常是由多种风险因素交织呈现,部分国家出现的金融动荡等系统性事件及基金倒闭等个体事件证实了这一点。金融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人们意识到当前零散的风险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风险管理的需要。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因素的推动下,90年代中后期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兴起。

  1. 2.2.1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国外学者Yacov Y.Haimes(1991)认为:通常认为风险管理有别于风险评估,尽管有些人可能使用术语风险管理意味着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在风险评估中,分析师通常试图回答下列的三个问题:会出现什么问题?它会出错的可能性有多大?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帮助风险分析师识别、测量、量化,并评估风险及其后果和影响。风险管理是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通过寻求第二组三个问题的答案上建立的:可以做什么?什么选项可用,什么情况下所有成本,效益和风险实现均衡?当前的管理决策对未来选择的影响是什么?只有当这些问题在大背景下的管理中得以解决,当所有选项和它们相关的权衡在层级组织结构中被考虑,全面风险管理(TRM)才可以实现。(术语TRM将被正式定义。)他还认为良好的管理必须在一个整体的和全面的框架中合并和处理所有相关资源分配和其他相关管理问题。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如果用于协调风险管理与整个系统管理必须解决以下四个故障源:(a)硬件故障(b)软件故障(c)组织故障(d)人的故障。

COSO 委员会于 2004年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其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是: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组织的各层级管理及工作人员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于整个组织,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潜在风险和机遇,并管理它们,使之处于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吴亚男,2005)。

我国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给出的定义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9]”。

  1. 2.2.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现如今主要应用于商业银行、保险及企业等领域的风险管理中。这里需提及两个相关的而且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1988年出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金融市场变革和国际银行监管合作的产物,它在加强国际金融界风险管理,规范市场竞争上起到了巨大作用(王农跃,2008)。而2004 年巴塞尔管理委员会推出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约束的范围,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监管支柱,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资本协议已蕴含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1]”。

2003 年 7 月,COSO 完成了《EnterpriseRisk Management — IntegratedFramework》(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草案)。《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定义内涵宽泛,可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组织当中,具体如下: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组织的各层级管理及工作人员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于整个组织,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潜在风险和机遇,并管理它们,使之处于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定义的重心直接落在特定组织目标的实现上,为评价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打下基础(吴亚楠,2005)。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在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规范制度上有所体现。国内,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相关法规中,具体如下表1.1。

表1.1:1996年以来我国颁布的金融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表1.1:1996年以来我国颁布的金融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时间

文件

1996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6.12

独立审计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1997.05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199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1.01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 年修订)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2001.06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2002.09

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2002.12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征求意见稿)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与费用(试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征求意见稿)

2002.06

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2002.09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2.12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

2003.10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实行)

2003.05

国资委成立并颁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2003.10

2003.10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2004.03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课题组成立

2004.12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

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银监会颁布商业应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2005.06

香港会计公署发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2006.06

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上交所发布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指引控制

2006.07

财政部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2006.09

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指引控制

……

……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实在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国学界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上更多的是研究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在银行、保险或者企业等某一领域的研究。

银行业方面,张吉光(2007)认为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需遵循一致性、全面性、独立性、权威性、互通性,分散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并指出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组织的外形、内涵、运行上均存在不足,并给出相应建议。

保险业方面,张建(2008)认为大趋势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这需要在准确理解全面风险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保险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要求,构建和完善包含全面风险管理其余七大要素的相应框架体系,支持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为了达到目标,还应抓好对应的七个方面的工作。

企业方面,王农跃(2008)认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运用主要停留在银行、保险及证券等金融行业中,在风险管理意识上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关于金融风险定义和成因的研究主要以国外的理论假说为依据,研究集中在引进和总结前人研究;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种类多样,并且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随着金融全球化及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在逐渐发展完善。其中关于全面风险理论研究则更多地是研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针对某个行业或领域进行本土化应用,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或企业中某一或几个领域,目前并没有构建整体性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很明显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相关理论文献还不够完善,相关实践还有待改进。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总结出中国转型期金融风险表现和特征,并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基础上探究中国金融风险的成因,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转型期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目标及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4周:文献查阅,完成文献汇总工作;

第5-7周:数据搜集,查找相关书籍和史料;

第8-9周:撰写开题报告与论文写作大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1]吴亚男.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 对外经贸大学,2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