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探究开题报告

 2022-11-27 13:54: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本课题基于在实习学校的教育实习、实践和教研活动的观察与观摩等活动,结合自身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历,对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执教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进行研究,即对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过程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与美术相关的应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普及。在当下教育越加重视全面发展的境况下,美术教育逐渐备受重视,为了提高整体美术水平,美术融入教育越来越早,应用从低幼儿便开始接触,小学被认为是一个正式教学的阶段,秉持一定的阶段特殊性,开始设置相对丰富的美术课程,期望能够在学生美感正式形成之前,构建一个良好开端。但是,当我们深入走进美术课堂,便会发现其较大的局限性与问题,基于在教育实习期间对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情况及美术活动情况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本应该最适合小学阶段的色彩教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作品相对固化,缺乏创新力,未能很好达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求。

小学生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还不善于用文字表达思想,绘画表达便在学生中普及,成为了他们表达内心、表现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天性使然及色彩所带来的冲击力,他们在绘画中更偏向于通过色彩来表达自我,相比于黑白勾线造型,色彩表达往往更为合适。但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绘画作品色彩运用仅仅客观地反映了对周围世界的表现,很少能加上内心的情绪共鸣,而且我们都知道色彩绘画的意义不止于此,往往能折射出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对于色彩知识的广泛学习十分必要,合适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也迫在眉睫。当然从很多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中,我们能发现小学生在绘画上表现出了极富创造力的一面,但事实是教师往往引导他们更注重于造型或画面故事层面的大胆创新,对于色彩的认知和想象比较欠缺,具有明显的成人化引导痕迹,缺少儿童心理特征。

研究目的:

研究者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中的教学观察发现小学美术教学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归因。尝试“以生为本”,通过色彩教学,提高学生色彩感知力,以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创新能力等关键学科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能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触发创造思维。企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色彩世界、催生色彩表达、启发色彩生成,从而引导学生感知色彩、实践色彩、创造色彩。研究者试图在这些方面提出个人思考和建议,探究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

研究意义:

创新力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经久不息的重要话题,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途径和方式探索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本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这一出发点,探讨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作为审美品质与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可以抓住这个阶段美术色彩教育的时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创造力培养理念,将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个性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当今的小学生,智力发展较快,易模仿,对于色彩的认知一般来源于家长及老师的引导,相对模式化,他们对于自然界的色彩的认知及色彩运用呈现出了相对固化的状态,我们将色彩教学从美术教育中单独提出,也是为了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会打破常规的色彩思维,利用自己的情绪表达将自然色彩个性化,表现他们的天马行空。通过对色彩教学各方面的研究探讨,一切以创造力为基,拓宽孩子们丰富多样的色彩想象,重新唤醒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使其色彩更具有个性化,而不是共性的固有色表达。基于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时机,拓宽学生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个性品质的发展。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以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美术教学实践为例,依据美术色彩课程模块的学情和教学观察、实践,着重研究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提高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人格。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针对课题提供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美术创造力和色彩教学的现状分析。第二部分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色彩教学理论研究,主要探讨美术创造力概念、小学生色彩认知特点、运用能力分析及创造力培养与色彩教学关系。第三部分详细探究国内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困难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着重培养小学生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结合教学记录、教学观察等实践环节,重点阐述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通过较为系统的实践应用,结合相关理论研究,考虑小学生认知特点,以创造力培养为目标,阐述美术色彩教学的意义,并从美术教学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具备一定价值的结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和学习小学色彩教育和创意研究,可以对色彩教育研究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概括,使研究者能够形成完整的研究思路,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2) 比较研究法

先找出拥有先进美术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的地区或国家,总结这些小学色彩教学的特点和现象,然后采用比较研究法,把这些特点和我国美术色彩教育等问题作比较,从而获得对我国美术色彩教育发展的有益提示。

(3) 案例研究法

搜集实践学校学生的色彩作品,对若干幅作品的色彩使用方法、表现手段、创作特点等进行分析。搜集优质的美术教育环境和实习学校学生美术学习的环境的相关案例,进行探讨分析。

(4) 归纳总结法

总结小学阶段色彩课程的问题和不足,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将结论理论化。(

步骤:

(1)查找资料与选定题目: 选择论文珠课题, 确定专攻方向, 明确解决的主要问题。

(2)研读资料与列出提纲:初步构思,拟定大纲,阅读相关资料和收集有关的论据。

(3)撰写论文与格式规范:具体写作——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4)论文的提交与装订

4. 研究方案

专著:

[1] 阿恩海姆,郭小平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 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3] 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4] 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斯滕博格,施建农译.创造力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 琳达·霍茨舒,李慧娟译.设计色彩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7] 艾尔·赫维茨,迈克尔.儿童与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8] 玛琳·加博·林德曼,李蒙丝译.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9] 芭巴拉·荷伯豪斯,邓琪颖译.儿童早期创造性教育[M].广西: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10] 张武升.学校文化创新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11] 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12] 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3] 钱初熹.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期刊:

[14] 李安东.论国民色彩素养的提高[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157-158.

[15] 王建军.论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关于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9(06):22-24.

[16] 杜枚.论美育与创造力培养[J].教育导刊.2000:7-6.

[17] 李小夫.美术教育中的特殊才能创造力与自我实现的创造力[J].中国美术教育,2000(02):9-10.

[18] 吴高钟.目前色彩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兼谈素质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4).

[19] 胡卫平.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30):46-49.

[20] 柯志超.用色彩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1] 王安宇.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J].亚太教育,2015(09):32.

[22] 刘静.初探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4.

[23] 边晓宁.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4-125.

[24] 王淑萍.巧妙应用儿童绘本,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质量[J].流行色,2020(12):104-105.

[25] 蒋丽娟.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中),2021(05):54.

学位论文:

[26] 何旭鑫.小学美术个性化教育理论研究与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

[27] 李世菊.试论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8] 刘桂荣.中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9] 查清.小学低段儿童“绘画图式”改善的实践研究——金华方格外国语学校为例[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5.

[30] 傅芳.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跨学科艺术融合课程研究[D].2016.

[31] 王子宜. 学生创造力现状与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2] 宋嘉伦.小学生艺术美育中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3] 伍权.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与情感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4] 谢钰.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研究——以色彩观察感受与表达能力培养为目标[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外文文献:

[35] Robert J.Sternberg, Creativity manual [M], US,2005.

5. 工作计划

1、第七学期第一周举行教育实习动员会暨毕业论文选题准备与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报告会;

2、第七学期第二——十一周进行教育实习,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搜集相关资料与素材;

3、第七学期第十四——十五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4、第七学期第十六周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5、第七学期第十七——十八周完成研究文献综述的撰写,提交指导教师审批;

6、第八学期第一周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提交指导教师审批;

7、第八学期第二——六周撰写、完成初稿阶段;

8、第八学期第七周毕业论文中期汇报检查;

9、第八学期第八——十周撰写、完成二稿阶段;

10、第八学期第十一——十二周修改、完善定稿阶段,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11、第八学期第十三周毕业论文定稿,进行查重;

12、第八学期第十四周按规范完成论文打印、装订与提交;

13、第十五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答辩时间以学校安排为准;

14、第八学期第十六周指导教师递交完整毕业论文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