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物流集聚效益及协作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2-04-10 10: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它将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级产业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发展程度和效率水平不仅对整体经济的协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其目前在世界巧菌內都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凸显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形成产业集聚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表现形式,也是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标志,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不断加深。2014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又指出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发行和实施《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构建现代物流体”、“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完善运输物流网络”。

苏州市位于长三角腹地,东连上海,西接无锡,南临浙江,北傍长江,更是长三角地区的外资高地,制造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迅速。2019年,苏州实现进出口总额1920.4亿美元,国外投资额新增113.4亿美元,全市生产总值达1.92万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3592.1亿元,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全市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阶段的发展要求,苏州物流业发展迅速,全市园区规模也不断扩大。2019年,苏州邮政物流快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发送快递17.3亿件,增长39%;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16.8亿元,增长39.2%。

但是,苏州物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整体物流效率水平不高,服务模式陈旧以及面对上海自贸区“虹吸”效应的挑战等。特别是近年来全社会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关于物流业低碳环保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化,面对物流业发展出现的新的趋势,苏州市物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以苏州市的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苏州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建立数学模型,对苏州物流产业的集聚效益形成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现苏州物流产业集聚效益及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苏州物流产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对苏州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选取相应指标,从整体、区域和产业三个维度对苏州物流集聚度进行测算,并通过C-D生产函数测算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现苏州物流产业集聚效益及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苏州物流产业集聚效益及协作方面的问题,结合苏州物流产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如协调制造业和物流业共同发展、 拉动需求,引导物流产业进一步集聚、培养物流人才,增强知识资源对物流集聚的带动作用、政府引导,制定拉动物流产业集聚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苏州物流产业集聚效益与协作能力,提高苏州物流产业领域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使苏州物流产业能更好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直观系统的了解苏州物流产业集聚现状,同时基于模型分析计算找出当前苏州物流产业集聚及协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数据、综合自身所学知识、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苏州物流产业集聚效益及协作能力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流产业理论研究方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文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实际统计数据与专家经验,围绕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分析与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1)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结合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对物流产业集聚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在实证分析方面,引入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苏州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并在集聚效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苏州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索进行实证分析。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文章通过建立适当的横型,引用合理的数据对福建物流产业的集聚度、集聚效应和影响集聚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3)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本文充分利用数据库、政府统计网站及图书馆藏资源分析研究现状与内容,把握物流产业的研究思路与整体框架。同时通过统计数据对比苏州物流产业与国内外大中城市的优劣势,得出提高苏州物流产业集聚效益与协作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结果,为制定苏州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对策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 吴卓婷. 金华市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 2016.

[2] 丁卫. 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 No.596(07):29-30.

[3] 郑丽娟. \"互联网 \"下苏州物流集聚区智慧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 2019, 000(006):88-90.

[4] 蔡海亚, 谢守红. 长江三角洲物流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4):28-33.

[5] 张海娜. 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及其效应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15.

[6] 高康, 王茂春, 张步阔.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集聚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 v.34;No.253(09):1296-1303.

[7] 江琪. 商贸物流集聚效应的关键因素探究——以福州新区为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v.21;No.78(01):45-48.

[8] 余月圆. 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0.

[9] 丁卫. 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 No.596(07):29-30.

[10] 王柏生. 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为例[J]. 科技和产业, 2019(11):61-67.

[11] 钱康.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2017.

[12] 王博. 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7(17):209.

[13] Yuanyuan C , Bingliang S .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andIts Impacts in China[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 2017,25:3879-3889.

[14] 郭红莲. 宜春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研究[D]. 2016.

[15] 秦天. 产业集聚、区域物流和城市化耦合协同发展研究[J]. 商, 2016, 000(002):257-257.

[16] 陈铮铮.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物流产业集聚演化特征及对策研究——基于区位熵及空间基尼系数方法[J]. 商场现代化, 2020, No.927(18):30-3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4周,收集相关资料,申报课题,下达任务书

2.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5-8周,前期研究

3.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9周,开题

4.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0-12周,论文初稿

5.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3-15周,论文二稿

6.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6-17周,论文正稿及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