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文献综述

 2023-02-16 07:02

课题背景:

1.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也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的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UC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为17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1]。病变位于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多数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逆行向近端发展,可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如关节、肝胆管类疾病及眼睛皮肤的损伤,病程迁延不愈,轻重不等[2]。

目前认为,UC可能是遗传背景、免疫紊乱、肠道微生物、肠道屏障功能失调、吸烟、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等因素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系统及非免疫系统,最终诱导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或(和)免疫调节紊乱,这种免疫炎症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导致UC反复发作[3]。据报道,全球每100,000诊断患者中就有244人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每100,000住院患者中有28人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又有癌变威胁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治愈难度大,被世卫组织列为现代十大难治病之一[4]。

目前UC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但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有的临床治疗UC的药物大体分为3类,分别是免疫调节类药物、微生态制剂和单抗类药物。免疫调节类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化合物、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6-硫基嘌呤、甲氨蝶呤、环孢霉素[5],给药方式大多以口服,静脉滴注和灌肠为主。虽然此类药物上市时间久且使用广泛,但因其复发率高、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等原因很难长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主要有益生菌和益生元两类,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利无害的活菌群或死菌,包括菌体成分及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可以是单一菌株制成,也可以是多种菌的复合制剂。如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联合制剂等。益生元则是一类不可被消化的物质,但能够被肠道内正常细菌分解利用,选择性的刺激肠道内的益生菌生长,改善肠道功能,它主要包括各种非消化性寡糖类物质。单抗类药物主要有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那他丽珠单抗等。以上3类药物均有不同方面的缺陷,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药物非常重要。

2.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多酚类化合物,又称为芪三酚。主要来源于花生、葡萄(红葡萄酒)、虎杖、桑椹等植物。RSV是一种生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体内,是植物体在紫外线照射、外来病菌入侵等不利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6]。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实,RSV能阻断或延缓多种年龄相关疾病的进程,如冠心病[7]、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8]、糖尿病[9]、癌症[10]等。现阶段,RSV仅作为膳食补充剂、保健品和化妆品添加剂等,富含RSV的食物被推荐用于缓解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延缓衰老等。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11],下调核转录因子[12],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13],进而影响下游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减轻炎症损伤。

3.葡聚糖硫酸钠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是一种由蔗糖合成的、有抗止血和抗凝血作用的肝素样硫酸多醣体,分子量5000140000不等,含硫量一般为16 %。DSS为白色粉末状物,室温保存,极易溶于水(100mg/mL)。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