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轩论开题报告

 2022-05-09 11: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于1993年获得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还包括短篇小说《日子》、《李十三推磨》,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康家小院》、《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原下的日子》等。在陈忠实先生的笔下,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某些人物的刻画,譬如白嘉轩、蓝袍先生等,更是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白鹿原》这部作品的问世,被人称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目前对《白鹿原》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白鹿原》儒家文化内涵的剖析。南帆在《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发表的《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中指出,在《白鹿原》一书中所体现的儒家文化,并不是深奥的典籍或者是空洞的讲章,而是一种朴素的为人之道,是“学做好人”的精神,白嘉轩和朱先生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既能以身作则,又能率先垂范。杨匡汉在《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11期的《白鹿原上的仁道与梦幻——当代文学札记》也提出,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白鹿原》可以从多重角度和价值去解读,而书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仁道的兴衰予其不同以往的意义,是非常值得读者去关注的。同时,《小说评论》1995年第1期唐云所作的《觅我所失——论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和留连》中也提到过,所谓的“仁义白鹿村”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进行新的阐释,也能表现出一代文人对此文化的依恋和留连。陈忠实对作品所赋予的,既有熔铸时代人格的精神,也有道德实践理性与知性冲突中的仁义。在郑继猛于2011年第4期《小说评论》所发表的《略论白鹿原中白孝文性格的叙事价值》中指出,白孝文以冷、色、毒、机会主义者等形象出现的时候,就能看出他在孩童本性时与父亲白嘉轩所期望的构成一种内在冲突。而在白孝文的身上,由于儒家信仰的践行缺乏完全的自觉,使白孝文由虚伪到无耻的转表变得非常自然。雷达在《小说评论》1993年第6期中《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也提出过,书中的一切,都好像有种不可见的“道”主宰着一切,好像是高踞云端的上苍默默注视着人群,而在《白鹿原》中,他的思想意蕴就是正面按照中华文化精神和这种文化培养的人格,进而探究民族的文化命运和历史命运。黄立华在《小说评论》2005年第6期中的《乡约与 “乡约”的较量——白鹿原的道德人生》也提到,《乡约》的出现与存在,正是白嘉轩为了约束族人来遵循传统的道德纲纪,而“乡约”则鹿子霖一派为了寻求政治的威势而设置的官职,全书都贯穿了《乡约》与“乡约”的较量,这也正是道德的较量。王仲生在《小说评论》1993年第4期中所发表的《白鹿原:民族秘史的叩询和构筑》也同样表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白嘉轩一派人物,他们的发光点不仅仅在于他们精神与人格方面的正直,也体现出他们所凝聚的、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思考与文化选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白嘉轩的性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此课题的相关历史和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105-108.

[2] 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3):4-13.

[3] 薛迪之,论《白鹿原》的可读性[j],小说评论,1993(4):14-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