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辛弃疾词中“风”意象异同论开题报告

 2022-05-10 08: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苏轼、辛弃疾是两宋词坛的盟主,苏轼一改北宋时期词坛的旖旎之气,以超脱清远,豪放豁达的风格作词,他反对“诗庄词卑”的观点,扩大了词的写作题材,开拓了词的写作领域,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词作在当时掀起一阵改革之风,对后世文人的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进一步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艺术手法和社会意义,对词境做了再度的提高和扩大,使词真正实现了“无意不可出,无事不可言”。苏、辛二人致力于词坛建设,不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对词的创作起到指引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而“风”意象在苏、辛词中俯拾即是,但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而目前对于苏、辛异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苏、辛词作风格异同的研究,如严迪昌在《苏辛词风异同辩》中指出笼统地以豪放论苏、辛是不科学的,本文从解释两宋人以豪放评苏词的含义入手,指出苏轼除了在音律、题材上的摆脱束缚外,主要词作的风格并不豪放。再如滕召梅的《试比较苏轼与辛弃疾婉约词之异同》中则认为苏轼婉约词用代言体寄寓己怀,辛弃疾婉约词创用对话体表情达意;苏轼用婉调作婉词,辛弃疾用豪调写婉词;语言运用上,苏轼渐次趋雅,辛弃疾渐次趋俗。

第二是对苏、辛人生追求异同的研究,陈伟燕在《从官场方面看苏辛人生理念之异同》一文中指出,苏轼对官场名利的云淡风轻、宠辱不惊,其所写之词,更多地偏向哲学层面的人生思考,给人以行云流水的飘逸之感;辛弃疾对事功则更为看重,其所著之词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与社会责任的担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苏轼、辛弃疾词中“风”意象的异同,并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追溯“风”意象的起源,“风”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中有大量关于“风”的意象,此后经过不断地发展,到宋朝时“风”意象的内涵更为丰富,苏轼、辛弃疾作为宋朝词坛的领袖人物,词作中的“风”意象俯拾即是,蕴含丰富的含义。第二章,举例说明苏、辛词中的“风”意象,详细分析苏、辛词中风意象异同的具体表现。从类型、内涵方面入手分析其相同之处,从象征意味、营构意境、思想内涵方面分析其不同之处。第三章,从社会环境、个性、创作理念方面探析苏、辛词中“风”意象产生差异的原因。第四章,阐述“风”意象折射下苏轼、辛弃疾不同抒情形象和人生追求,苏轼是潇洒旷达,泰然处事的居士形象,辛弃疾是金戈铁马,满腔热血的英雄形象。不同的抒情形象体现着人格精神的不同,也因此造就了带有个人鲜明色彩的“风”意象。

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苏轼、辛弃疾的词作中出现的“风”意象,并进行归纳分类

2、文本细读法。仔细研读苏轼、辛弃疾的词作,体会“风”意象背后蕴含的情感、思想

3、比较研究法。从象征意味、营构意境、思想内涵方面比较苏轼、辛弃疾词作中“风”意象的异同;从苏轼、辛弃疾所处的社会环境、个性特点、创作理念方面进行比较,探求“风”意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荣小措.试论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d] .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02

[2] 李超,文晓华.宋词中“风”意象初探[j].名作欣赏,2018

[3] 秦佩.“风”的艺术观念与美学内涵[j].中国美学研究,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 11.15—2022.1.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2.1.5— 2022.3.1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2.3.2——2022.3.15 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