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大河小说”地域文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04 10: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李颉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师之一,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23岁任《四川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建国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文联副主席等职。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目前对于李颉人“大河小说”的写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李颉人“大河小说”人性的研究,孙辉在《论李颉人“大河小说”的人性书写》指出李颉人在其代表作“大河小说”中书写的“人性”,论述其“人性书写”的策略和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以及对中国传统历史小说中“人性书写”的拓展和超越。李劫人为了再现和反映激荡变革的近代四川的社会生活而创作了“大河小说”,在创作中他将“人”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塑造了特定历史时期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使历史随着人物的活动而流动发展,这种对“人”的重视和描写使“人性”成为“大河小说”中极其值得注意的一个部分。同时,李劫人在“大河小说”中的人性书写突破了传统长篇小说和现代文学中人性书写的模式和限制,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来书写中国的人性,将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置于同等的地位,实现了对完整人性的书写,使圆润复杂的人性在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被真实地呈现出来。邓伟《在人的历史,历史的人——论李劼人“大河小说”的人性涵蕴》中认为'大河小说'通过'历史'与'人'互动形成的'人的历史'、'历史的人'的艺术空间,在历史书写的题材、人性书写模式、历史书写面貌、人物塑造等方面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独特的人性建构,形成了作品的深层价值结构。

其次是对李颉人“大河小说”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研究,黄兰在《论李颉人“大河小说”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中陈述,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与手法上,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三部曲都是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在思想内容上,作用成都话,写成都人,言成都事,旨在通过对四川这一特定地域的全方位风画式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及思想等方面始于微澜荡、进而风雨大作、终至大波澎湃的历史动态。这种真实、客观、全景地再现史转型时期的中国四川社会、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创作追求的实,得益于李劼人对法国文学创作经验的借鉴。另外,五四时期人道主义的文主题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得到了延续,他的作品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健全展,肯定人的合理欲望,真实地表现人生,表现现实生活。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主义大师们那种以史诗式的长篇小说反映时代、历史的恢弘气势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因而,他的作品呈现出多卷体、长篇幅、描写年代、人物多、背景广阔、容量极大等特点,三部曲也因此被称为“大河小说”。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偶美学这一传统修辞艺术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的优势,还大量吸取了国外小说的先进艺术手法,如人物心理刻画、典型人物的塑造等。总之,李劼人的小说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结构形式上以及精神气质上都是中西融合的一个典范,是特定时代里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光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 、人物的地域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积累丰富的素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在前人的基础上能够有找到突破口。

2、文献阅读法:通过读大量的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李大明.巴蜀文学与文化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2]刘阳扬.论李颉人小说自然主义的巴蜀风情[j].文坛纵横,2010(03).

[3]张瑞英.地域文化与现代小说乡土主题[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16.11.05讨论论文选题;

2、2016.11.15确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

3、2017.03.03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提出修改意见,明确绪论写作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