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肖申克的救赎》小说版和电影版开题报告

 2021-08-08 20:29: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通过对《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版和小说版的对比,来阐述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区别,从而引申出美国人时刻追求的自由。片中瑞德关于监狱高墙的一番话语发人深省: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监狱就是如此的将一个人彻底改造,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当看到忽然间岁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殆尽。瑞德曾经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倔强的安迪始终坚信着希望,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试图用图书和音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一直坚持到最后,获得了自由。意义:通过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美国文化,提高论文的文化层次。《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要不放弃,希望还是会有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肖申克的救赎》早在1994年在美国上映之后就得到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在观看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中来研究美国的文化背景。他们大多数是对其存在主义、自我主义,或是主人公安迪的性格进行分析。例如左艳红《探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体现的人性色彩》等。在2011年帅晨晨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得出了美国自由文化的概念,可见我国学者对其研究达到了更加深入的水平。国际都有腐败现象,涉及便不能自拔,但并非是所有人都不能脱身。拥有智慧和永恒坚持的人可以逃脱这个令人叹息的高墙监狱,也就是逃离命运的束缚,获得自由、救赎。就像主人公在大雨中脱掉以前的衣服,摆脱枷锁。即便是残酷的现实也是无法令他屈服。此时的大雨是救赎的呐喊,是自由的享受!

国外:国外的学者大多从《肖申克的救赎》中所代表的精神进行赞扬,或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美国人民始终追求自由,这也体现了美国的文化,国外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文化的定义进行分析研究,例如泰勒通过对美国文化的研究,以及帕克和伯吉斯、萨皮尔、亨廷顿等等,都对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文化高度上分析这部作品,可以很好的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殊途同归的是,国内及国外的研究的成果,大都代表了整部作品的大多数品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肖申克的救赎》小说版和电影版的区别,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介绍作者斯蒂芬。金的生平及其作品和成就

现代恐怖小说大师、《魔女嘉莉》、《玉米田的小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这篇论文在通过分析《肖申克的救赎》小说版与电影版区别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这部作品的了解,对作者写这部作品的目的和意图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出美国人民为获得自由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国内外都有腐败现象,它就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进去,挣脱出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全文以自由这条线索出发,阐述安迪如何一步步实现自我救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