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浅论史铁生的信仰意识开题报告

 2021-08-24 08: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史铁生是当代著名的哲理作家,在他二十一岁因病截肢以后,始终坚持以其残缺的身体和丰盈的心灵与整个世界对话。自从第一次接触他的《我与地坛》,一种温暖而坚强的力量便在我心中流动。读他的文字,让人奋起,让人平和。这次撰写论文的机会,使我有幸进一步接触他的作品,探究他的精神天空。希望在此基础上,对史铁生的思想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总结出来和喜欢他文字的朋友分享,如能对研究史铁生及其作品的师长有所启发,实属意外之喜。

意义: 理论意义: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几个特殊意象入手,深入分析史铁生信仰的由来。其中某些独特的视角研究或许可以对史铁生研究进行些许补充,为研究者提供新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更好更全面的完善史铁生研究。 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史铁生研究,它所提出的关于生命和苦难的思考有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对于健全学校教育机制也有所启迪。 社会意义: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重提史铁生,再来探究生命本源,应该说极具现实性而且很有必要。它对于启迪人们正确认识自身,矫正世界观也有所裨益。只有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避免走错路,才能信心十足拥抱生活,拥抱世界,从而带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范丹虹《试论史铁生作品中的宗教意识》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第7期 2004年7月【2】严峻《心灵的神性境界浅析史铁生散文中的基督教哲学意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6月【3】刘辉《论史铁生作品中的宗教精神》烟台职业学院学报第15卷第一期 2009年3月【4】邢孔辉《宗教精神:史铁生作品意蕴解读》琼州大学学报第2卷第三期 2006年8月【5】刘春红《原罪与救赎论史铁生作品中的基督教精神》河南大学文学院学报第3卷第8期 2010年3月【6】胡山林《史铁生作品中的类宗教意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7卷第4期 2000年4月【7】石杰《史铁生小说中的宗教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卷第6期1994年3月【8】冯爱婷《开往心灵的地铁论史铁生的宗教救赎之路》 邢台学院学报第25卷第1期 2008年6月【9】邹军《试论史铁生小说之生死纬度》大连大学学报第29卷第5期 2008年10月【10】戴雪花《史铁生作品中的哲思意象》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第8卷第2期 2008年6月 【11】史铁生《午餐半小时》 《花溪》80年9期 【12】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青年文学》83年1期【13】史铁生《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当代》79年2期【14】史铁生《插队的故事》 《钟山》86年1期【15】史铁生《黑黑》 《滇池》82年11期【16】史铁生《老屋小记》 《东海》96年4期【17】史铁生《足球内外》 《天涯》96年1期【18】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南风报》81年2期 【19】史铁生《合欢树》 《文汇月刊》85年6期【20】史铁生《我的梦想》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21】史铁生《文革记愧》 《东方纪事》89年1期【22】史铁生《我21岁那年》 《三月风》91年?期【23】史铁生《我与地坛》 《上海文学》91 年1期【24】史铁生《病隙碎笔1》 《花城》99年4期 【25】史铁生《命若琴弦》 《现代人》85年2期【26】史铁生《务务虚笔记》 《收获》97年1-2期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

本文将分为苦难,生命和人生三大部分逐次进行分析。贯穿始终的是史铁生的信仰意识。所论信仰在时间上分为起源,发展,成型三个阶段;在类别上区分为中国,西方两大门类。主要论述基督教义和佛教精神在史铁生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影响,对此将逐个细化加以分析,譬如佛教精神便会细化为现世精神,轮回思想等等几块。在本文探究中,史铁生各个时期的作品将成为论述的主要依据,相关史铁生的研究文献将作为研究的有力引证。本文力图构建起史铁生信仰的基本框架,重点把握,有的放矢地还原立体的史铁生信仰模式。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所参考文献取自各专业论文网站上的名家或新锐学着之手,见解独到,思想深邃,紧扣笔者写作主旨,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