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对绘画艺术风格的敏感性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05 10:01

学前儿童对绘画艺术风格的敏感性

原文作者 Deborah Steinberg,Judy S. DeLoache

单位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摘要:学前儿童表现出对绘画风格线索有反应,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幼儿对艺术风格不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8名3-5岁的儿童观看了一幅画的幻灯片,然后指出另外两幅画中哪一幅“最像”刚刚那一幅。用于匹配画作的线索是经过处理的。不同风格的线索(其他两幅画中的一幅出自同一艺术家)和主题线索(描述相似内容的匹配画作)在六种不同的条件下都可以使用。结果非常清楚。学前儿童更喜欢根据主题来搭配绘画:只要有主题线索,孩子们就会用它们来做出判断。学前儿童有使用风格线索的能力,如果没有主题线索,孩子们就会根据风格正确匹配画作。这些数据解释了关于艺术风格敏感性发展的文献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关键词:艺术风格; 主题线索; 敏感性;学前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使他或她的作品易于辨认。在艺术家的各种作品中,相似的构图、纹理、色彩和情调元素是显而易见的。在绘画或其他艺术作品中发现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技能。如果没有它,观众将无法对艺术家的风格或一个历史时期的风格特质作出独特的反应。这种技能使比较成为可能,而比较是判断和批评艺术作品的基础,无论是在业余水平还是专业水平。虽然对艺术作品的风格敏感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技能,但人们对它是如何获得的知之甚少。作为哈佛大学“零项目”(Project Zero)的一部分,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和其他研究人员对风格敏感度的发展进行了大部分研究。“零项目”是对各种艺术能力发展的大规模调查。这些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对艺术风格的敏感度在青春期左右形成,这可能与操作思维有关。加德纳在1976年的研究和艺术教育会议上总结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说:“幼儿对风格没有敏感性”,对风格的习得应不早于10岁(第270页)。

加德纳将鉴赏力作为风格敏感性发展的模型最终状态。加德纳认为,鉴赏家通常利用“考虑所有线索,一次改变一个因素,以假设-演绎的方式推理”的能力(第332页)。他假设青少年对风格很敏感,因为他们的形式操作思维使他们能够像鉴赏家一样对艺术作品进行分类。他们能够认识到物体可以根据多个基础进行分类(Gardner amp; Gardner, 1973,第55页)。相反,年幼的儿童被认为不能从主题中辨别出一件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因此不能根据风格特征对画作进行分类(Gardner, 1970a)。

一些艺术教育者质疑儿童对风格不敏感的结论,担心它可能被过早地接受为艺术课程规划的指南(Lovano-Kerr amp; Rush, 1982;Rush amp; Lovano-Kerr, 1982;陶顿,1982)。一些研究支持儿童对艺术作品风格的反应能力比加德纳和他的同事认为的要早(Hardiman amp; Zernich, 1985;OHare amp; Westwood, 1984;Walk, Karusitis, Lebo witz,amp; Falbo, 1971)。

因此,何时将风格的概念引入艺术课程的问题是有争议的。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研究了一些关于风格敏感性的发展研究,以表明一个概念上的混淆是儿童对风格不敏感结论的基础。在之前的研究中,儿童倾向于使用主题作为对绘画相似性判断的基础,这与他们无法感知风格的结论是不相符的。这篇论文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学龄前儿童确实对绘画风格很敏感。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被迫在风格和题材之间做出选择,以此作为匹配画作的线索。加德纳(1970a)向受试者展示了某位艺术家的两幅油画复制品。然后,他们又被展示了另外四幅复制品,并被要求选择一幅符合同一位艺术家标准的作品。研究对象被测试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在其中一种条件下,主题和风格作为比赛的线索是不同的。在另外两种情况下,有风格线索,但没有主题线索可以作为比赛的基础。在一个(抽象),所有的画都是抽象的;在另一组(同质)中,所有的画都描绘了同样的主题(都是肖像画)。第三,非均质条件被分为两个子条件,这两个子条件没有得到足够详细的描述,因此它们的确切组成并不清楚。显然,在提供加德纳的结论主要依据的数据的条件下,风格和主题线索存在冲突:测试集中的一幅画与标准的主题相匹配,但风格不同;另一幅画符合标准的风格,但主题不同。

当被试仅依靠风格线索时,就像在抽象和同质的条件下,青少年(1岁)和青春期前(6岁、9岁和11岁)的表现是相同的。没有报告绝对表现水平。在异质性条件下发现了年龄差异:在这种条件下,青少年比青春期前更频繁地匹配样式。异质性的条件没有单独分析,但是加德纳说,“当主题内容表明没有现成的(和错误的)选择时,年幼儿童的表现几乎和年长儿童一样好”(第819页)。因此,只有当主题和风格作为线索发生冲突时,表现上的年龄差异才会明显出现。对这项研究结果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幼儿对主题的注意力上,或者说是“捕捉”主题。在抽象和同质的条件下,各年龄组在风格匹配程度上是相同的,这一事实没有得到真正的讨论。

在随后的一项研究中,加德纳(1972a)训练7岁和10岁的孩子克服在两种线索冲突时使用主题而不是风格的倾向。与7岁的孩子相比,10岁的孩子在学习按风格分类方面更成功,从而强化了一种观点,即随着青春期的临近,风格敏感度会增加。

在儿童对绘画的反应中,主题的重要性是一个一致的研究发现。Machotka(1966)发现,当被要求证明他们对某些绘画的偏好时,6到8岁的孩子经常提到主题。直到10岁的时候,孩子们才会自然而然地把风格作为喜欢或不喜欢一件作品的理由。与此类似,Frechtling和Davidson(1970)报告说,儿童(6岁、7岁和12岁)更多地根据主题来分组绘画,而不是根据风格或颜色线索。参与研究的成年人比儿童更有可能使用风格线索。

加德纳对风格敏感性的操作定义在以往的文献中并没有受到批判;然而,这是导致对幼儿表现误解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加德纳(1970年)早期的作品中,风格敏感度被定义为“从一个数组中选择一个画家作品的额外例子的能力,一旦hellip;hellip;举出一些例子”(第814页)。然而,在后来的作品中,他强调了在主题线索之上运用风格的能力,将风格敏感度定义为“在面对竞争时将同一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的能力hellip;hellip;主题线索”(加德纳,1972a,第606页)。

这种概念化对能力的强调导致了对主题的依赖,而不是对风格的依赖,作为匹配绘画的基础等同于对风格的无能为力。然而,年幼的孩子在冲突情况下对主题线索的依赖可能反映了一种倾向或偏好,即使用主题作为分类的基础,而不是对风格不敏感。当风格和主题内容不冲突时,在风格匹配表现上没有年龄差异,这一发现从偏好而非不敏感性方面支持了这种解释。

因此,像加德纳所做的那样,指定受试者必须在冲突情况下成功匹配,才能被认为对风格敏感,这可能会导致对幼儿风格敏感性的低估。如果想知道孩子们什么时候接受了成熟的艺术取向,这个标准是合适的;也就是说,当他们意识到主题在艺术作品的正式评价中相对不重要时,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想要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敏感度,那么看看他们是否能够克服艺术鉴赏家认为的对艺术不太成熟的反应是恰当的,即要关注主题。

我们有不同的目的。我们想知道幼儿是否对艺术风格敏感,以便决定是否将风格概念引入课程。如果小孩子对风格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尽管不是加德纳所关心的那种成熟的感觉,那么就有了进一步指导和欣赏的基础。不幸的是,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加德纳的作品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青春期前的青少年对艺术风格没有表现出成熟的敏感性,因此他们在这方面是不可教育的。这个推论不成立。尽管让学前儿童发现文体比主题更突出是不可能的,但有可能大大提高他们对文体暗示的意识和反应。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学龄前儿童是否表现出对任何风格的敏感性。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对象被要求在风格和主题不同的情况下匹配画作,以此作为匹配的线索。在这项研究中,配对任务的结构是为了使幼儿成功的机会最大化。每个测试只包含三幅画,一个标准和两个潜在的匹配。匹配的画风格总是非常相似,而非匹配的画风格总是非常不同。例如,克劳德·莫奈的两幅画可能与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的一幅画形成对比。

我们还作了同样的努力,以确保主题的相似性也是清楚和明确的。避免使用学龄前儿童可能不熟悉的物品或主题的绘画。题材被限定在三类: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在一组作品中,主题尽可能一致地呈现。例如,在一组作品中,两幅伦勃朗自画像与一幅梵高自画像进行了对比。这三幅画像都描绘了一个男人的半身像,他戴着一顶帽子,微微向左,靠近画平面。

结果:

虽然孩子们的绘画匹配能力存在年龄差异,但所有年龄组的孩子显然都能够同时使用风格和主题线索作为匹配的基础。研究结果还表明,当有条件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主题作为匹配线索。

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学龄前儿童对绘画风格比较敏感。他们的表现在所有条件下,风格单独作为一个匹配线索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幼儿对风格敏感的证据与普遍认为幼儿对艺术风格功能不敏感的观点相反。虽然风格在冲突情况下很少被用作匹配线索,但孩子们在其他情况下确实使用了风格线索。因此,在冲突条件下的表现表明对使用主题有强烈的偏好或倾向,而不是不能使用。

在测试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语言表达也显示出他们更倾向于将主题作为匹配线索。他们的言语表明,他们期望主题是相关的线索,当它不能被使用时,他们感到惊讶(在同质和异质条件下)。当面对这些情况下的场景时,许多孩子说很难做出选择,或者没有匹配的。例如,当展示一个集合时,一个常见的反应是,“它们都匹配”,或者“我只能指出一个?”在异质条件下,受试者会做出这样的评论:“看起来没有一个是一样的!”然而,即使是这些受试者,在被提示“选择最像顶部图片的底部图片”后,通常也会做出正确的风格匹配。

当有题材可供选择时,孩子们往往会通过在标准绘画和匹配绘画中找出共同的题材,自发地为自己的选择辩护(例如,“他们都有山”;“他们都有花”)。然而,在风格是唯一相关线索的情况下,孩子们通常不会说出匹配的理由,即使在测试结束时被要求证明他们的正确选择是正确的。孩子们的回答并不明确,只是简单地指出标准和比赛是“一样的”,或者他们“看起来很像”。

一个4岁的男孩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主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分类线索,他自信地根据主题上模糊的相似性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主题加上风格的设置中,皮萨罗景观作为标准,包括两个几乎不引人注目的人走在雪道上。这个孩子忽略了标准和另一幅皮萨罗风景画在风格和主题上的相似性,而是将塔希提妇女的一幅高更画与标准相匹配。用这个孩子的话来说,高更和皮萨罗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结论是,尽管主题的重要性,但幼儿对艺术风格是敏感的,这与一些已发表的数据是一致的,尽管这些结果往往被忽略,有利于项目零位置。Walk、Karusitis、Lebowitz和Falbo(1971)报告说,4到8岁的孩子能够把绘画复制品分成“家庭”。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展示了四位不同艺术家的四幅男性画作,并告诉他们这些是“父亲”的画作。研究人员向他们展示了同样的四位艺术家创作的女性(“母亲”)和儿童的其他画作,这些画作都属于每幅“父亲”画作。然后,受试者被要求将房子、舞者、乐器等的照片与他们所属的“家庭”放在一起。即使是4岁的孩子,得分也很高。O hare and West wood(1984)最近报道说,6岁的孩子可以根据线条质量的差异对图画进行分组,这也是成年人辨别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另一项最近的研究中,Hardiman和Zernich(1985)报告了幼儿园和青春期前儿童的积极结果。他们的受试者被分配了一个与我们的异质条件类似的匹配任务(没有任何主题匹配是可能的),除了有三个而不是两个潜在的匹配,而且这些画不像我们使用的那些画那样具有高度的可辨别力。即使是幼儿园的学生也能在同一位艺术家的画作上表现出高于预期的表现。目前的研究证实并扩展了之前的研究,显示了对年龄最小的儿童的样本的风格敏感度,到目前为止,3- 4岁的儿童构成了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的人口。

我们所提出的证据对学前教育具有教学意义。这些数据助长了人们对为这个年龄段成功开发艺术课程的可能性的乐观情绪。首先,正如我们所显示的,小孩子对艺术风格的敏感度明显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高。其次,在我们的数据中有一个有趣的建议,那就是风格对我们3岁的孩子来说,实际上可能比我们更年长的实验对象更为突出。在冲突情况下,3岁的孩子比5岁的孩子在风格上匹配得更多。这些数据可以解释为,年幼的孩子对风格更敏感。

然而,这一建议必须被认为是试探性的。总的来说,在研究的其他情况下,3岁的孩子比大一点的孩子的准确率略低。由于一场比赛只有两种选择,3岁孩子对主题的不准确匹配会自动导致冲突情况下风格匹配的数量增加。因此,目前还不清楚3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中的表现是反映了他们对风格更敏感,还是仅仅反映了他们的准确性较低。

关于最年轻的受试者实际上可能对风格更敏感的说法,从他们自发的语言表达中得到了一些支持。年纪大的和年纪小的受试者对这些画的评价有些不同。他们的评论可分为两大类:(a)主要以事实为导向的评论,和(b)对画作做出情感反应的评论。事实陈述通常确定或解释主题:例如,“两所房子”;“那是个老人,那是个年轻人”;“这个有条裙子,这个有条裙子,这个没有。” 更感性的评论似乎反映了奥斯本(Osborne)在1970年的作品《感官间》(inter - sensory)中所描述的那种审美体验:“我希望我就在那里,”一个4岁的孩子在看比尔斯塔德(Bierstadt)的风景时若有感触地说。以及一个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11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840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