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域下南京明城墙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文献综述

 2022-10-27 08:10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关于全域旅游

图 1:文献发表年度分布

全域旅游是近几年来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在知网上以“全域旅游”为题进行检索,其结果如图1。从时间上看,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1年为萌芽期,每年仅有不到10份文献发布,且此时还未有统一的“全域旅游”的概念;2011-2015年相关文献逐年翻倍,这与2011年时,《大连市旅游沿海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借助 “全域旅游”促进 “全域城市化”的落实有关;2016年“全域旅游”正式提出至今,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出现了井喷式发展,也成了时下旅游学界的一大热点。

这些文献中,大多数是对全域旅游内涵、价值等相关理论、实证方面的研究。其中厉新建在2013 年首次明确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解读,并确立了“四新”理念和“八全”的结构[1]。同年,吕俊芳解析了全域旅游的三个发展条件,即社会条件、人口条件和资源条件[2]。这两项研究对全域旅游的理论体系起到了奠基作用,后人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目前国内学界对全域旅游的具体解读比较丰富,但基本观点基本一致。

在实际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其中以精准扶贫为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供给侧改革等领域。其空间研究尺度大到片区、城市,小至县域、乡村,甚至更大区域,如马勇等将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这个跨国界跨文化的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全域旅游是丝绸之路全球发展战略之一[3]。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宏观方面,缺乏微观的具体层面的全域旅游规划[4]。另外,鄢方卫等研究了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提出旅游廊道从“节点”“线路”以及“域面”联合发展模式区别于传统目的地旅游节点孤立发展方式,对推动区域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5]。而南京明城墙作为旅游廊道,将分散在南京市主城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设施、服务、产品串联起来,起到了“串珠子”一样的作用,有利于形成目的地旅游的网状整体[6],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对于旅游产品开发,甚至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杨振之认为,在发展全域旅游中应借力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将主导产品门类从单一的观光产品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7]。刘清洋以信阳的茶文化为对象,研究了其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他提出,在发展理念上要注重广度和深度,并且从供给侧改革出发,构建了以乡村旅游、山水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旅游为主的五位一体的产品体系[8]。孟秋莉和邓爱民则是以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全域旅游的视阈下,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和带动功能,开发全生态、全链条、全体验、全层次、全精品、全低碳乡村旅游产品,构筑全域化、全景化、全业化、全时化、全位化、全民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基于农业、林业、渔业、文创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六业”的旅游产品体系[9]。这些研究都从理论和实际上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未来关于全域旅游的研究,可能会偏向于实现路径、应用层面,即究竟如何发展全域旅游的问题上,或全域旅游背景下各区域/领域应如何发展。本文聚焦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问题,也是将全域旅游的理念落到实处,对全域旅游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关于明城墙旅游

目前为止,学界对明城墙的旅游开发研究还不够。前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明城墙的保护和明城墙价值的确立,对于如何开发缺少深入的研究,在旅游产品体系方面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尽管如此,前人的研究还是对明城墙的旅游开发做出了不少贡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