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xEnt模型探究气候因子对中华蟾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3-28 11:10:14

气候因子对中华蟾蜍谱系分化和生态位进化的影响

摘要: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不仅仅是珍贵的药材,而且是重要的害虫捕食者,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保护中华蟾蜍的野外资源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和生态经济学意义。但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捉、环境污染、野外种群保护不够充分,目前中华蟾蜍存在资源供不应求、野外种群保护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通过地理学信息技术预测中华蟾蜍野外分布区,就中华蟾蜍野外种群分布从而对中华蟾蜍的野外种群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华蟾蜍 生态位模型 资源保护 生态位预测

1.中华蟾蜍及其价值

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别名中华蟾蜍、癞蛤蟆、虾蟆、癞肚子等。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蟾蜍属,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是在各大山区,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中华蟾蜍喜湿、暗、暖环境,多在夜间进行活动,特别是较为闷热的夜晚。当冬季气温低于10℃时,中华蟾蜍会钻入洞中进行冬眠,待到第二年春天,温度回升到10℃以上,重新出来活动。中华蟾蜍食谱较为广泛,是多种害虫的天敌,例如蜗牛、蝗虫、金龟子、蚜虫、菜青虫等。虽然中华蟾蜍也会捕食一些益虫,但是根据中华蟾蜍捕食物种进行分析计算,中华蟾蜍的有益系数为27.36%,属于有益动物,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与保护,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理、减少虫害。除此之外,中华蟾蜍浑身是宝,蟾酥、蟾衣、蟾肝、蟾胆等都是名贵的中药。蟾酥具有强心、局麻、镇痛、抗炎等多种作用,近年在抗癌方面也展现了极高的药用价值;蟾衣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慢性支气管炎、腹水以及多种癌症;蟾肝可以治疗风热感冒;蟾胆可以用于治疗马骡周期眼炎以及风热感冒。因此,保护中华蟾蜍具有非常显著的生态学与经济学、医学效益。

2.中华蟾蜍地理分布模式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的保守与分化对于谱系分化进程的影响是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的重要问题。物种支系在不同生境的制约下,在不同的种群经历下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态位分化可能使分布于不同环境条件梯度上的种群产生局域适应。

有两种假说解释了它的地理分布模式。Macey et al.(1998)分析了中华蟾蜍种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提出了该复合体的“地域邻近后扩散”假说。Fu等人(2005)利用线粒体DNA基因,将gargarizans和Bufo andrewsi视为一个单一物种。这些分子系统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物种在一般谱系中的地位。欧阳贝通过微卫星和线粒体的对比提出中华蟾蜍野外种群分为四种,包括云贵高原区域、闽南山系区域、中部区域以及东北和西北区域,有些地理种群粗壮乃多个分类中,可以看出这些种群的遗传背景较为复杂。但是各个支系是否适应了局域环境,改变了原有生态位,还是仍旧保持了祖先生态位依旧是未知的。

3.分布预测生态位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