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自1996年开始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自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年初在确定当年的调控目标时,都会同时提出m1、m2两个层次的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3个总量调控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1月的工作会议上提出“按照2007年gdp预计增长8%左右、消费物价上涨预计不超过3%的初步考虑,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自2007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再提出狭义货币m1的增长目标。这说明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中更注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此背景下,对m1和m2在货币政策下各种关系比如适用性比较等比较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m1和m2对货币政策变化的不同反应,如波动性与内生性的强弱、与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货币需求函数等,得出相应的m1m2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结论,揭示其中蕴含的金融理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方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各种实证研究的差别,分析它们不同的研究出发点与实证过程,找到共同点与不同点。
3.实践法:亲自进行实践操作,与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结果进行对比。
4. 参考文献
[1] 张延群.从m1、m2的内、外生性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评论.2010(10):6-9
[2] 耿中元,惠晓峰.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研究[j].statisticalresearch, 2009(9): 64-66
[3] 王素琴.中国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12): 72-7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3月份完成理论综述与外文翻译;
(2)4月份数据收集和处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5月份完善论文,做答辩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