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成效及优化措施研究开题报告

 2022-04-05 19:41: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于2010年超过日本并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加剧,个人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社会影响和个人心理失调的双重作用下,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焦虑症、抑郁症乃至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后天性生成的精神障碍患者越来越多,使我国精神卫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精神障碍患病总人数过亿,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599.4万例,包括六类精神障碍疾病,比起上一年(2017年),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增加了18万余人。就S市而言,每50人中就有1名持证残疾人,按照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普查的占比来算,即约675人中有一人是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的问题不再是患者的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一个备受人们所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社区康复服务显得格外的重要。

早在1986年,我国引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社区康复(CBR)模式后,便于199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以社区康复为基础,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和指导开展城乡社区康复”。在2017年,J省人民政府印发《“健康J省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将残疾人作为防控的重点人群。同年,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80%以上的县市区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基本建立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2019年8月27日S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S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该条例再次强调“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同年12月31日,S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S市精神卫生条例》,并于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了“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机构开展社区康复的相关要求,公办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还应当提供技术支持;对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精神障碍康复、托养服务机构,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作出了补充规定”,为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尊严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我国越来越注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模式——结合多种康复方式,向社区康复模式靠拢。为了让精神障碍患者克服本身具有高复发、高致残以及慢性化特点,促使其能够顺利回归社会,S市在未颁布精神卫生条例之前,便已经经济积极筹备和开展“精神卫生日间康复驿站”的设立,直至2020年7月16日,已建成103座康复驿站,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进行进一步探索。J省公开招标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以全省78个康复站为驻点单位,通过引进外来机构的办法共同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T机构结合之前的相关工作经验,积极搭建跨学科康复团队,最终负责L精神卫生日间康复驿站和T精神卫生日间康复驿站以及两康复站外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即为康复站内精神障碍患者和康复站外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务,为满足精神障碍患者对精神卫生服务专业化的需求和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可能,也为此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在上升,原本的基数也很大。而社区康复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社会工作的也以专业的优势“出道”,为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提供了新道路。但在中国,社会工作在介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较少,是否完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这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于采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基于“整合型社区康复理念”,即“跨学科团队”、“多部门合作”,研究该理念的实际效益和推广可行性,在分析精神障碍患者需求,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社会工作者发挥着整个康复服务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工作本身是从国外“拿过来”的产品,与国外目前的发展来比,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况且,社会工作分支下的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尚不成熟,更别说细致到精神卫生领域。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已经开始着手精神卫生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也将梳理已有学者的研究,将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习经历和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思考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与建议,试图为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实践给予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务经验,丰富社会工作在社区康复的服务内容和框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精神障碍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直至今日,患有精神障碍的人数一直在增加,并以高复发、高致残、以及慢性化为特点危及患者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社会负担,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乃至全球所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由此,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也不将是简简单单的医务治疗,经过“去机构化”运动,一种全新的康复模式孕育而生——社区康复,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社区康复模式。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与社区康复模式相遇,而两者均属于从外国“拿过来”的东西,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尚不成熟。但两者又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社区康复相对于医学康复来说,最显著的作用是可以满足患者的“再社会化”需求;社会工作又针对于患者的需求多样化,可开展个性化需求服务。所以,社会工作对介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J省民政厅购买的S市T机构在L康复站和T康复站的康复服务为基础。前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现状,为康复服务做好准备,并实地参与服务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归纳所属服务患者的基本问题和需求,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试图为以后社会工作在介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借鉴,丰富该领域的知识与经验。

2.2 预期目标

第一步,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国内外社区康复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评述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研究中不足。

第二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探索精神障碍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并针对性的开展康复服务,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所带来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

第三步,根据出现的问题,尝试寻找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给出一些启示和反思,为社会工作在精神障碍领域做出一定贡献。

最终,形成一篇一万五千字以上的论文,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卫生领域提供经验和借鉴,提供更好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活动和康复质量。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有关精神障碍社会康复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本试点社区的相关资料等,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和总结,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度,并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为做好本次研究做好准备。

(2)实地研究

由于考虑到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采用半结构性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访谈提纲,分别对两康复站服务范围社区内的病情趋于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实地走访。提纲的内容包括精神障碍患者个人身心、社会功能、家庭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四方面(详见附件),同时根据走访实际情况,灵活收集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上四部分信息,再根据社区提供的相关信息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在访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行为状态、与家人的表现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内容,并认真记录,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访谈法

此方法组要针对于社会工作介入就是障碍的成效以及问题分析,访谈对象以工作人员(包含社工、康复工作者等)和康复者为对象,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受访者,积极为受访人员提供一个良好访谈环境。

4. 参考文献

[1]卓大宏,贝维斯,李建军,黄晓琳.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7):635-639.

[2]杨清玲. 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冯卫玉,陶锋,孙晓斐,莫凌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与社区康复探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176-177.

[4]朱梦丽.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模式:优势、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20(03):65-66.

[5]王彦凤,蔡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J].上海医药,2014,35(22):3-6.

[6]王丽彬,代俊,李红梅.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3):43-44.

[7]吕捷,吴胜.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6):12879-12880.

[8]王伟.社区日托站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73-174.

[9]吕捷,陈东东.慢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综合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7):39.

[10]宋雯,郭年春.慢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综合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7):171-172.

[11]杨可欣.社区精神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对杭州朝晖工疗站的个案调查[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06):43-48.

[12]茅蔚. 社工介入社区精神卫生防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3]肖飞.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14]梁艺凌. 日间机构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5]马若琪. 社会工作介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16]蒋琳娜,刘苏敏,吴琦.社会工作介入住院慢性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的探析——以上海市民政Y精神卫生中心为例[J].西部学刊,2020(02):47-50.

[17]王鹏杰.国内外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述评[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09):54-56.

[18]乔冬梅.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9(04):126-127.

[19]许晓惠,叶新强等.社区康复[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2.

[20]邓明国.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指南[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1: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9日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10日至3月13日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3月14日至3月30日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