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概述
湿地指的是为自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城市湿地为城市区域内具有水陆过度性质的地形,是城市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蓄积水源、调节热岛效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且拥有景观、教育科研价值。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开垦、污水的排放等,使得城市湿地系统遭到破坏;近几年,人们意识到湿地的价值并重视起生态环境的保护,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修复研究与管理工作。
3.2 国内外湿地修复与规划设计
3.2.1国内湿地修复与规划设计
我国湿地修复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研究方向偏向对退化生态系统现成的过程、生态效应评价、恢复技术以及恢复方法和生境保护。我国在湿地修复项目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案例,辽宁莲花湖湿地公园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莲花湖湿地成为第六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北方湿地公园的第一个试点,位于东亚地区候鸟迁徙飞行路线上,鸟类繁多。莲花湖区由退化的稻田、废弃的水库、鱼塘等与自然河道相混合构成,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造成自然湿地退化严重,在湿地修复与规划设计中都遵循生态优先的理念,采用了综合水系统规划方法解决补水水源问题,并利用现有数据,对栖息地和鸟类进行研究存,为湿地景观的野生动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栖息地。
3.2.2国外湿地修复与规划设计
国外生态修复的思想、概念和技术等相比于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早,1935年Leopold提出了生态修复的思想,其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通过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等手段,解决人为与自然因素对环境的干扰;20 世纪初期英、日、美、德等发达国家认识到生态破坏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步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景观生态恢复技术;在 20 世纪中期,德国最先创立了一种“重新自然化”遵循植物和生命规律,以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实施环境整治;日本的修复模式不是传统的景观改造,而是通过人为干预,重新创造和保持原生态状况,追求一种自然性景观目标,尽量弱化人工修整的痕迹,此方法成功改造日本多数湿地其中包括釧路湿地公园、东京湾的野鸟湿地公园。
3.3 城市湿地修复方法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