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0687字
摘 要
创客空间的最早模式借鉴起源于美国,但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创客空间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在中国各处,创客空间在中国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中国市场的现状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比如地域分布上,政策支持上以及创客空间的整体活动上,本文将主要讨论创客空间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期望能提出更多有利于创客空间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可行性较强的具体设想 。
关键词 :创客空间 运营模式 创新 未来
ABSTRACT
The earliest mode of Hacker space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cker space is also born everywhere in China, China's development always show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ccompanied b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market, such a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olicy support, and the overall activities ofthe Hacker spac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Hacker space at the presentstage and its causes and response measure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ut forward more favorableidea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Hacker space and the practical concrete design.
KEY WORDS: Hacker spac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urther
目 录
题目 创客空间的发展研究与价值探索 一
摘要 三
ABSTRACT 三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问题和意义 1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第二章 相关引用文献介绍 3
第三章 创客空间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5
3.1创客空间的起源与内涵 5
3.2创客空间的地域分布特征 5
3.3创客空间的主要形态特征 6
3.4创客空间的时代发展特征 6
第四章 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及问题分析 8
4.1类型区分概述 8
4.2核心问题研究陈述 9
4.2.1阶段性的盈利特性问题 9
4.2.2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10
4.2.3政府主导下环境与制度 11
4.3基于案例的分析说明 12
第五章 创客空间的价值分析 14
5.1创客个体创业能力的外部辅助 14
5.2创业企业整体经营资源的整合 14
5.3政府主导下创客空间的社会意义 14
第六章 创客空间的价值探索与发展趋势预测 16
6.1长尾理论下创客空间细分走势 16
6.2创客空间经营与管理者专业化 16
6.2.1识别沟通能力 16
6.2.2宏观规划能力 16
6.2.3专业管理能力 17
6.3创业产业链模式整体变革 17
第七章 总结……………………………………………………………………………………………………………………………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逐渐深入各个行业与领域,大众创业的具体支持建设也正逐步完善,中国的创客空间也在过去几年内迎来井喷式发展,但中国的众创空间发展与欧美相比有很大时间上的跨度与运营制度上的显著区别,虽然近年来中国创客空间发展迅速,国内的众创空间已高达3000余家,但仍然存在着盈利模式单一,运营方式困难,创客空间所能提供的创业生态链条难以形成整体性服务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创客空间在运营模式上永远只是作为“二房东”收租,或者向创业者收取一些简单的行政服务费用,那么创客空间的价值和影响恐怕要大打折扣,这不符合社会生产力进步及创客和创客组织在时代背景下对创客扶持机构提出的最新要求。
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与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众创空间的发展也正迎来新一轮洗牌阶段,什么形式的众创空间更符合未来中国市场经济结构深度转型的需求,什么样的盈利模式更符合众创空间这种对创业资源进行上下游整合产业的需求,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更能满足未来集中化细分化的创客空间发展形式,这些内容都是未来几年内中国众创空间将要开拓和探索的内容,而在当下,对现有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与运营方式商业结构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从市场与商业理论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将有利于得出相对普适的规律总结,中国创客空间截止目前阶段的发展情况如何?创客空间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哪?想要面向未来进行改革突破又该如何大步改进与演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对未来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的走势与创客价值的变化,提供一定的规律参考与对未来发展情形基于当下事实的合理预测。
1.2研究问题和意义
在对比国内外的创客空间,中国在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点很多,每一种制度都存在着自家的高独特性,这意味着国内的创客空间领域很难短时间内像国外发展的如此良性与迅速,国外的创客空间发展与相关劳动力的流动情况密切相关,很多自由职业者可以通过创客空间进行关系流动来探索职业发展的新可能性,而众所周知的是,我们中国市场的劳动力流动性则相对较差,固定性较强,相对平均在岗时间与从业人员对从事岗位制度的理解都与国外有很大不同,除了劳动力流动性,我们的创客空间在发起者的目的、运营者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的特异性,往往应该由市场需求发起的创客空间成了政策或资本推动的产物,这些特殊内容都将决定了我们的创客空间必然极大存在极大的特殊性,无论是对创客与创业组织的意义与价值而言,还是创客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将基于现状问题的特异性去不断革新与改进,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创客空间发展现状中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创客空间对于创客、创客组织、创业企业上下游合作组合、社会经济、历史视角下的生产力发展来说有哪些价值,本文将基于现状分析通过归纳分析的方式,合理推理相关发展方向的预测与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规律总结,期待未来的创客空间发展可以参考及检验这些理论与分析,就是对创客空间研究的意义所在。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本论文将主要研究两方面关于国内创客空间的内容,一方面是国内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创客空间的特征剖析,主要运用的手段有案例分析法、要素提取法、对比分析法,而另一方面主要是从创客空间现状以及创客空间所代表的时代发展要求,从更深的商业理论层次与更高的生产力发展角度提出创客空间存在的价值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运用的技术方式有归纳总结法、循因推论法。
第二章 相关引用文献介绍
从国内外对创客空间的研究情况综合来看,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创客空间的使用者通常将创客空间作为两种身份主体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种是将创客空间作为创业企业及创业者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企业生产价值链条中涉及的相关主体作为研究方向,通常来说此种研究对创客空间在当下时代创业的意义态度较为主观与乐观,从创客空间所囊括的资源分配与创业所需要素之间的匹配分析较为常见,通常将创业成功与创客空间的价值进行一系列相关绑定分析,具有将创客空间本身囊括进整个企业或个体创业者整体创业管理过程的研究的特性。
另一方面,研究者通常将创客空间本身作为一个企业或盈利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在此种方式与角度下通常研究者会将创空空间与不同类型企业一样置身于整个企业的运营商业模型中,进行企业价值链上的对等分析,如创客空间的管理运营,创客空间的盈利模式,创客空间的发展方式,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及政府关系的研究在,这种研究方向将极大避免时代发展的影响,避免创业大环境对创客空间本身商业性质的一系列影响,避免从结论决定起因的谬误,通常能将创客空间本身作为研究的主体客观评价创客空间一系列特征的优势劣势以及从商业理论角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模型分析,具体如下:
国外文献上,知名研究学者Howard E. Aldrich教授(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working paper研究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Makers, and the Maker Movement立意较高,Howard E. Aldrich教授跳出了创业与创客行为商业模式的桎梏,从生产力以及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创业工具出发,极大程度的论述了创客及创客空间对于整个社会与对整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企业大环境创新能力的提高,Howard E. Aldrich教授从四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总结。[1]
首先,他认为在企业形成和进入市场之前的新兴企业家精神是重要的,第二,创客空间提供观察和调查个人和团体的机会以及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和商业化的意图,他希望研究得出创客社区中的合作和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业机会的冲击敏感性还是提高机会的可能性,到什么创客社区能满足产品的设计,测试,生产的资源需求和发行。第三,他强调技术工具是创客的独特特征。创客必须获得使用这些工具的知识和专业知识,第四,研究机会不仅限于个人创客层面。重要研究问题可以在大公司内部进行探索,或者目前的行业实践和制度层面。例如,在什么条件下,企业转向创客社区(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而不是自己的研发实验室的潜力。
而在国内文献上,我多将视角停留在创客空间作为新型产业的形式方面,而较少考虑其在生产力与时代技术革命的角度,凌敏吕少波两位的互联网 对创客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2].。朱丽“创客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声[3]。”两篇较为紧密的结合了时代背景,从互联网时代下的生产力进步与相匹配的制度改革角度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着眼,以中国互联网革命带动时代产业大改革的基调,相对宏观的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背景的创客空间发展,对整个产业的实践指导与提供的意见反思意义较大。文献中许多问题正是本文希望进行延伸拓展的理论,比如朱丽文献中提到了长尾理论中“个体能够更加方便地制作各种新奇产品后,长尾产品的供应方就出现了,长尾的需求也就得到了满足和激发。[4]”的阐述,事实上这也是创客空间得以细分的理论依据,但其并没有拓展,这一点本论文将在长尾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叙述。
陆峰的“创客空间需以全流程服务能力留住热度[5]及宋春悦的“创客这把火该如何烧?[6]”则在对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态度上更加鲜明,从众创空间所处于创业产业链上的位置进行了论断式的建议,对创客空间在万千企业经营的生态圈中分析了创客空间如何摆脱形式注意、实现具体的经济产出价值提供了建议与观点,陈海砚作为天使空间创始人兼CEO是中国首批创客空间的实践者,他提出了“创建创业投资生态圈、配备天使投资基金,众创空间品牌授权联营是未来众创空间发展的主流”[7]这一论调引起了本论文较多思考,该创始人对早期中国创客空间的发展持较为否定态,然而在对未来中国创客空间发展上态度较为积极,提出的品牌授权联营与本论文提出的创客空间品牌化思路不谋而合。
在不同角度的分析中,基本下列几点成为各方对中国未来创客空间发展成功必要因素的共识:政府对创客空间发展的引导与统筹、创客空间本身的细分化与专业化、创客空间自身企业化、创客空间运营者与管理者的专业化,但就以上四点的细致讨论与具体阐述尚不充分,本论文也就此进行了一系列补充与独立研究方向的拓展。
除以上宏观上对于创客空间的论断与展望,杨滨“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创客教育——以兰州市A校基于VP创客空间的PBL教学为例[8],从微观实践上进行了一个“创客空间实验”非常值得探讨,该论文直接将创客教育与学生教育相结合,通过控制变量的手段进行系列教育实验,进行了数据总结上的量化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小学 VP 创客空间对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性有帮助这一结论,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一实验的前提是基于创客理论的研究,中小学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创客空间真是在不涉及最终市场盈利板块下对创客空间种种特征的研究,如资源共享、开放自由、思维风暴,但为何一旦涉及市场盈利创客空间的种种优势反而不能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一样提升企业解决市场问题,这是该论文没有深究的也是本论文将继续研究的内容。
综上来看,由于国内创客空间起步较晚,与互联网浪潮结合较为紧密,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导致很多情况下创客组织与相关分析者对创客空间的发展前景判断较为主观,对辩证关系中创客空间的发展缺乏理论化论断性的关键捕捉,不容易割裂创客空间与眼下市场的关系进行商业基础架构中的全面分析,在核心模式与具体案通过实例解析的方式得出的结论较为全面。综上,中国创客空间真正市场化走过的时间不足五年,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充满新形式的想象空间,有充分的市场实践与商业理论的探讨余地,本论文将对文献中个例分析得出的结论,长尾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借鉴以及各研究资源对中国创客空间未来前景的展望进行有选择的讨论与拓展。
第三章 创客空间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3.1 创客空间的起源与内涵
创客空间源自国外。创客二字翻译于英文单词maker,指不以盈利为目标,致力于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在国外也有很多叫法:makerspace、hackerspace、hackspace、hacklab、creative space等等。它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通过向创客提供开放的物理空间和原型加工设备,以及组织相关的聚会和工作坊,从而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全球知名的创客空间有诸如-base e.V.、Metalab、TechShop、Fab Lab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已经把创客空间这个模式推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历史阶段,并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创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也逐渐诞生了类似的场所。
中国的众创空间起源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87年前后,在北京南京等地就有着创业服务中心等众创空间的早起雏形,但真正算得上成熟、规模化产业化的众创空间还要从2010年后开始算起——国内第一个创客空间是2010年诞生于上海的新车间,历经五年变革,2015年是中国众创空间走向成熟的元年,而2016年是中国众创空间探索转型的一年,纵观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有时代趋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必然,亦有着每一个关乎个体时代梦想的呼声使然,探索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幕幕中国近代创业史的微观缩影。
中国众创空间的近十年启蒙者应美国的众创空间WeWork。WeWork2010年在美国纽约成立,wework刚刚成立时的公司时面积不到300平方,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后就开始了迅速走向正规。2014年WeWork实现了1.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30%,市场估值超过50亿美元,为创作者、企业及初创公司提供美丽的办公空间、社区及服务来工作、会面及分享交流他们的知识信息。
但就创客空间的起源过程来说,最早的创客空间还不涉及到投资等概念,创客空间大致可以归纳为经历了从狭义走向广义的过程,最早的创客空间可以大致定义为一群手工爱好者的聚集地,通过为创新制作者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共享一些基础的制造工具,鼓励跨界的交流,促进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随着爱好者对产品的打磨和不断变化,这些空间最后演变成为了创业公司的孵化地,开始了商业化进程[9],最后让创客空间成为了可以帮助创业创新者甚至是一个组织打磨产品与经营方式的资源集合地。
3.2 创客空间的地域分布特征
地域特征上,在中国的众创空间的分布呈现了“散聚”的状态,散是在大地图区域里分布极为分散,在初期北深杭等城市众创空间进入饱和后,全国各省会城市、东部发达省份二线城市也陆陆续续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孵化器,然而在城市小地图中却又呈现出明显的类硅谷式聚群分布。
创客空间的地域特征形成主要受两方面影响因素形成,第一主要方面是不同地区对创业支持政策以及创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比如东南沿海城市有较好的基建设施与可观的市场交易空间,创业扶持政策可以通过市场实践进行试错,地方政府对策的推进落成与市场参与者主观能动性对优良政策的筛选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能而见到在一线城市的创客空间落成上总是政府与当地知名企业或机构牵手达成,而由于一线城市创业市场容量的优势后续创客空间正式运营并不缺少中小企业申请,且政府与创客空间的主导机构拥有较大议价能力,可以根据企业优劣与自身创客空间长远战略规划的需求对申请入驻企业进行筛选,在创客空间运营者与管理机构制定的长远发展战略正确的前提下,这将会形成一个正反馈促进机制,优秀优质的企业能将创客空间本身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出来,反过来提升创客空间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实现创客空间本身提高创业者与创业企业运行效率的作用。
而中西部城市或传统产业占据当地产业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这种创业氛围以及支持创业对产业变革性冲击的环境很差,一方面当地政府并没有对积极落实创业政策很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本地也缺少适应创业素质要求的创业者与创业中小企业,两者共同导致了某些地区的创业空间成了一项达成政策的指标,入驻企业也往往不具有创业企业的活力,最后导致创客空间的市场化自发扩张速度缓慢,在宏观上的数量分布也远远不及东南沿海以创业前沿一线城市。
3.3创客空间的主要形态特征
在众创空间的宏观形态表现上,众创空间展示出了依据不同需求而形成的多元性的特征,有定期举办想法或项目的发布、展示、路演等创业活动聚合的活动型众创空间,有旨在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和校友资源,以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体系为依托的培训型,有由面向创业企业的媒体创办,利用媒体宣传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包括宣传、信息、投资等各种资源在内的综合性创业服务的媒体型,也有针对初创企业最急需解决的资金问题,以资本为核心和纽带,聚集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依托其平台吸引汇集优质的创业项目,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的资本型创客空间,但更成功的大部分创客空间类型是类似SOHO 3Q、优客工场(UrWork)等的地产型,从某种角度评判,地产型众创空间在众多创客空间模式中的成功是一种众创空间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这一点本论文将在后文陆续表述,关于众创空间的形态特征来源,大部分取决于众创空间的运营方式,本论文将在后文具体解析。[10]
3.4 创客空间的时代发展特征
对比国外众创空间的发展与生产力需求相辅相成的规律来看,中国的众创空间在发展中滞后于时代生产力的需求,在政策大力推动下露出了明显的“中国特色”——一方面在政策上倾斜程度要远远高于美国,另一方面不得不提的是中国众创空间的诞生节点正逢互联网新创业进入从蓝变红的厮杀阶段,这决定了众创空间在中国的兴起方式,也决定了其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特征。
回顾互联网时代下的创客空间特征,应该说是互联网的火热决定了创客空间的落成必然结合互联网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提出招商的噱头,再加上因为资本的追逐,众创空间的诞生伴随的往往是包括电商、文化、教育、娱乐等依托互联网基建的低门槛企业,这些低门槛的大量入住众创空间,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度将60%以上的入驻企业“脱实”,各种020等概念的兴起一段时间内让众创空间相当火爆,但互联网泡沫的挤压让众创空间与入驻企业的良莠不齐迅速洗牌,这种在资本追逐下的热浪经历了互联网的沉浮逐渐冷静下来,也伴随着时间的发展洗涤着众创空间的成长过程。
自2011年起,走在互联网市场前沿的杭州、深圳等地陆续出现大规模产业聚集创业谷,而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战略论调被国家陆续出台的政策坐实,以地方政府与大金融资本为首的势力开始着手布局创客产业园区,这种浪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延续着盲目的自信与跑马圈地式的扩张,直到在创客需求与创业园区供给两方皆被市场泼过冷水后方才停息。
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众创空间真正走向成熟的元年,那么2016年就应该是中国众创空间的转型年,在资本与市场经历着巨大的挣扎后,在全国各地数千家众创空间倒闭后,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再一次在市场规律中验证着它无可动摇的地位,更多的创客空间与创客空间的运营者开始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创客空间的意义,改变创客空间与创客和创业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及问题分析
4.1类型区分概述
随着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迭起,很多模仿西方WeWork为代表的共享办公模式来到了中国,但无论运营主体与发起者是谁运营方大都需要盈利,所以当创客空间作为一种单独的企业机构在扶持创业者与创业企业的同时也在自身运营着,但相当大一部分创业空间的运营方式还很传统——比如大部分创客空间依然 是地产租赁的方式。
在运营模式上除了地产租赁,部分众创空间也秉承了互联网的扁平与透明发散思维,充分进行了可能性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服务、培训服务、宣传服务、投资服务、整合服务以及后勤服务等领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对于运作模式的区分与归类的主要依据是创客空间作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机构,在从事创客及创业企业扶持业务时利用资源的种类与整合创业运营资源的方式。
表1 众创空间的类型
类型 | 扶持创业企业的方式特征 | 举例 |
专业服务型 | 以模式、项目发布、展示、路演等创业活动为初创企业提供社交网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产业链资源支持等服务 | 创客邦、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空间,极地创新中心 |
培训辅导型 | 整合教育教育,以结合实际的理论体系为依托,作为学生学者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 清华x-lab 北大创业孵化营、亚杰汇 |
媒体延伸型 | 利用新媒体宣传优势帮企业提供包括宣传、信息、投资等各种资源在内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服务,部分衍生出培训型机构 | 36氪 创业家 黑马会 |
投资促进型 | 设立资本平台,聚集各类投资机构及投资服务机构,汇集优质创业项目,为投资人提供创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 车库咖啡,bingo咖啡 天使汇 3w咖啡 |
整合服务型 | 提供包括金融、培训辅导,招聘、运营、政策申请法律顾问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 创业公社、融创空间、国安创客、科技寺 |
联合办公型 | 以物理空间为基础,综合上述各种模式,致力于打造生态化的联合办公体系,为场内及社会性客户提供全要素服务 | 优客工场、无界空间、梦想家、SOHO 3Q |
虽然在运营上各路资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在众创空间投资方的盈利上,盈利模式单一成了许多园区无法维持运作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名的成熟的众创空间例如万科的优客工场、潘石屹的SOHO3Q都是如此。
万科的优客工场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收取服务费。现阶段优客工场盈利主要通过租金获取现金流;依靠如会议室、IT维修等基础增值服务;依靠培训、传媒等优客自身提供的各种高级服务;靠会员的会费。目前,租金收益大概占优客工场总收入的90%。
而由潘石屹的SOHO中国创建SOHO3Q,利用O2O模式在线上选房租赁、签约以及支付租金实现短租办公。首个3Q空间坐落于北京东北部的望京SOHO,以工位为单位出租,最低租期一周,开放式工位每周价格1000元,3人-5人的封闭空间工位每周价格1300元。[11]
另外,用产权置换股权也成了许多面向优质企业的一种可能的投资方式,即以现金、产权或“现金 产权”的方式与入驻园区的上市或拟上市企业进行股权置换,以此博取未来预期的一个更大利益回报,用净资产估值法、PE估值法等进行估值,用一定面积的物业产权按市场价格确定相应的股权比例与对方置换。
但由于产权置换的模式风险评估问题较大,在目前租金仍是众创空间的主流盈利模式,其余类似会员费和赞助、系列培训课程收入、代售收入、活动和工作坊收入皆不成熟与乐观。这导致了入驻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持续租用众创空间的时间紧密相连,将企业的短期盈利方式评估比重拉升,一定程度上与众创空间建设的背景本质相互冲突。
成功的大型创客空间利用租赁方式的利处,在于它可以长时间形成持续可观的盈利来源,让创客空间继续运营下去,同时租赁的保障也为创客空间与创客组织进行议价提供了空间,创客空间可以利用租赁费用置换优质企业的其它资源,但弊处在于实际上很多入驻企业本身并没有通过众创空间实现创业的成功,这些不优质的企业不难无法支付租赁而且也不具备被投资的价值,这反而加速了创客空间内企业的迭代速度,这显然与创客空间存在的初衷价值相悖。
4.2核心问题研究陈述
4.2.1阶段性的盈利特性问题
目前大部分创客空间的持续盈利是一大难题,单纯的扶持创业者创业的创客空间缺乏持续盈利的能力,因为扶持创业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而单纯以传统租赁方式形成盈利模式的方式又容易导致优质企业外流,创客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在政策扶持的背景下前期建设得到大量的社会资源扶持与政府补贴,如果不以租赁方式进行运营,自己需要承担的场地成本普遍较高,难以产生盈利,创业服务机构获得政府财政扶持的意愿比较强烈,但随着创客空间数量急剧增加,创客空间本身进入了同质化竞争时期,如何减少亏损或者保本运营,让扶持创业者的创客空间不至于最终亏损倒闭,成为这些创客空间经营者思考的问题。
图1 众创空间的阶段性盈利问题
4.2.2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创客空间的经营大部分情况下是割裂的,普通的管理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创客空间若想经营成功,必然也要通过一系列与企业相同的管理和营销方式,树立自己的创客空间品牌,形成自己的创客空间模式,而创客空间一旦形成经营品牌化,就需要快速扩张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这时往往会遇到创客空间的管理运营队伍扩大,但在品牌化过程中的队伍扩大速度往往会超过管理队伍的培训速度,在创客空间品牌分属机构的规模扩大之后,受限于管理团队自身的认知和管理水平,也会带来管理问题,由于缺乏优秀的管理者和卓越的管理方式,创客空间最后又会单纯的沦为无机的物理空间。
图2 创客空间的管理不可持续性问题
4.2.3政府主导下环境与制度
中国互联网革新领域催生的创客运动是高度领先政府意识的,也就是说往往在政府还没有配套政策出现的时候,新兴机构和商业模式已经走到成熟期了,所以存在着政府主导下环境与制度的滞后性与不完善性问题,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创客空间,随着创客空间在中国的火速发展,相关制度的流程复杂性与不科学性也表现出来了,创客空间得到了政府支持,但创客企业似乎得到的实质性优惠并不多,二者本末倒置的现象频频出现,非集中办公区难以为初创企业注册,集中办公区登记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应迅速跟上,推出与创业企业快、新、小的特点相匹配的注册登记制度,针对众创空间集中办公的特点,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在政策推动下的创客空间形成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散落分布,一个城市近年一个区建立创客空间,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后又在另一个区建立更大的创客空间,这是不符合科学的产业化市场运作方式的,应通过政府分配的资源集中来推动创客空间的规模化与代表性品牌的影响力,比如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创业服务机构相对密集的区域推进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图3 政府主导下创客空间经营的制度障碍
4.3基于案例的分析说明
从实际创客空间的案例来说,我们的运营模式经历了从简单到繁复从传统到创新的过程,其中大型创客机构表现出了在运营方式上的前瞻性,很早便提出了创业管理一体化的概念,比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通过本论文调查发现,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的母公司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是促进开源硬件发展的服务型企业,所以在做创客工作的支持上有很大优势,他们通过提供模块化的快速开发工具,使设计者能根据创意简单快速地开发出产品原型。我们可以看出,制造业或生产型企业在创客空间的打造上还是有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比如起码他们能为创客提供原材料或实验用地。
但也有由于自身企业属性导致的缺乏明确创业需要的意识,比如很多房产商创客空间提出的所谓的变革租赁商业地产的方式相对就有些“换汤不换药”了,比如优客工场和SOHO3Q,无论这种房产商的运营方式如何变革,以租赁收费的商业模式与创客空间两者的概念完全是脱离的,不存在哪一种与另一种相互促进关联的功能,虽然在租赁的支付上有时往往准许创业企业通过股权或产权抵押,但实际上仍未摆脱租赁者与创业者的债务关系,并没有通过创客空间让服务者与使用者相互帮助在创业过程中形成促进作用。
当然非资本推动由将创客空间本身当做创新项目运营的专业化的创客运营商的确也存在,比如2015年4月成立的方糖小镇,和当前市场众多创客空间运营者一样主要为创业者提供整个创业过程上的若干服务,包括投融资服务、猎头服务、营销服务、法律和政策服务、财务投资等等,虽然我们依然能发现这些服务实际上仍然是企业传统经营价值链条上的需求,但通过创客空间改变它们的分布位置、分布方式、分布距离就已经实现了一个拥有服务意识的创客空间的基本功能。
通过事实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创客空间刚开始成立时一般都是依托生产条件的方便,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就变化为了注重服务了,比如创客空间内总有许许多多的路演活动,或者是咨询活动,这些活动的便利条件激发了创业者的热情,而在一个创客空间内这些活动往往不是割裂的,a活动中你可能遇到你需要合作的投资人和企业,在b活动中你同样可以发现你的竞争对手,一个创客空间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整个创客空间中的各方机构都同时存在于一个圈子。
后互联网时代创客空间的转型已经必然势不可当,这与创业企业本身也正在经历后创业时代有关,火炬集团旗下的创客邦组织2016年摆脱了传统的创业空间运营思路,开始以创客空间为活动出发点,组织大规模的城市创客活动,将创客与创客组织之间打通,最后筛选优质的合作企业重新定点帮扶,这算得上是创客空间摆脱处于创业体系外的观望位置融入创客运动转型的一个成功例子。
当然,创客邦只是万千转型的创客空间的一个前沿例子,更多的创客空间仍然处在苦苦摸索阶段,还处于懵懂的探索阶段,对创客组织提供的资源还很有限,但是至少每一种创客空间的创新在变化的路上瓦解了原有的结构和形态,比如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创客空间,我们看到作为一个物理空间创客空间,正从最初的创业活动者的简单的物理聚集地到成为了聚集各类创业需求的衍生变种,创客空间的变化正在进行也正折射出以互联网为工具的工作方式,不需要时时刻刻把生产资源堆积在仓库中或是账本与电话号码里,不需要时刻都与合作者处于同一地点,而是在合适的时候在需求的时刻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源与人才或接触它们的渠道。
第五章 创客空间的价值分析
5.1创客个体创业能力的外部辅助
对创业者的个体身份来说,创业者身处于创客空间内,不但能得到关于本身岗位职能上对应的市场资源,还能通过创客空间对创业项目的宏观整理能力,提高个体的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创业者不单单指的是创客空间中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同样包括创业企业中整体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员,身处于创客空间内的创业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与孤立的企业面对市场时,每个个体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动机不尽相同,因此创客空间的存在能显著减少个体实现岗位目标的风险,同时提高岗位投入的回报比率。
而单独将拥有创始人身份的创业者作为目标来说,创业者往往所需要的相当程度的创业资源能通过创客空间进行链接,从企业层面上来说是企业经营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关系实现,而对个人来说而是创始人们本身如何经营、控制企业、如何管理企业人员、如何寻找企业资源的过程,创客空间的存在往往能提供给创业企业创始人们一个更直接指向市场的行为动机,让创始人初期对企业的个人精力投入更具回报价值。
5.2创业企业整体经营资源的整合
首先,表现出了明显中国政策扶持特色的创客空间让创客企业实现了通常意义上的经营成本减少,创客企业的税费扣、减、免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存活率,让一个企业三到五年内不用担忧由税费引起的成本负担。
其次,由政府牵头的创客空间通常会收到本地政府的政策“绿灯”,和一般企业比起来创客企业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专利申请、法律服务等方面都具备极高的便利性,政府不但会提供给创客空间补贴资金,还有各样的创业贷款与专项补贴,甚至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来为初创企业提供第三方的高价值的创业咨询、专利申请与技术转移等更高级的需求解决服务
最后,从企业经营的需求上来看,创客空间一方面为创客提供了创业所需要的各项资源或获得该项资源的渠道,为创客企业及相关创业投资者与投资机构提供资源相互交流、大型商业路演及相互对接的一个平台,另一方面创客空间给予了创客与创业企业一个通过市场检验商业模式可行性与自我能力的一个窗口。
创客空间实现了创业企业的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创业与创新改革、企业孵化与风险投资相互融合,为创客及创业的企业成长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一站式整合型服务平台。
5.3政府主导下创客空间的社会意义
因为中国创客空间的主导权多有政府主导,因此相对来说创客空间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政策风向驱动价值,在价值凸显上也更符合国家对于大经济环境的资源调控需求,首先,创客空间作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机构,也起到了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的作用,带动了创客空间周边的就业,收益与创客空间的企业也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回馈社会,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次,众创空间是当前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缩影之一,是中国新经济新形式下不断发展成长的客观写照,在创客空间的集群效应下,具有更高发展空间与更大利润的产业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力量释放,创客空间的相互竞争将会迫使相关产业向质量更优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调整。
最后,创客空间符合中国未来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国务院2016年明确提出要与“互联网 ”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发展行动等相结合,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制造 服务”的智能工厂模式,培育更多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催生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创客空间的社会价值最大化释放。
第六章 创客空间的价值探索与发展趋势预测
6.1长尾理论下创客空间细分走势
在帕雷托法则统治的年代,因为生产效率的限制,商家格外重视20%的畅销品,以期效益最大化,而长尾理论则认为,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检索产品的难度。因此,用户能更方便的购买到适合自己的小众产品。在互联网存在的商业世界里,头部面积变小,个性化的小批量需求增多,变成一条长长的尾巴。长尾理论的著名例子是:亚马逊网站上40%的图书销量,来自于非畅销书。长尾理论的开拓性在于,它把那些沉默的、不为人重视的普通需求者重新拉回大众视野。作为曾被忽视的80%,微小需求汇集演绎了细流成沧海的现代童话。
而长尾理论的出现正对创客和创客空间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未来的企业生产将会小而精,顾客的价值需要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变革,而企业的生产需求决定了创客空间应该革新的方向,这是创客空间长远发展不可摆脱的规律,在经历了020、P2P等过热行业暗无天日的厮杀后,小微创业的方向由粗放渐入细分,孵化园也由综合渐入专业,除了像AI、智能硬件、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诸如农业、材料行业等传统行业也陆陆续续出现产业聚集孵化区,2016年12月份中国第一家石墨烯众创空间成立,这样细分到材料单一领域的创客场所出现,无疑是众创空间自我革新探索的新趋势。
6.2创客空间经营与管理者专业化
6.2.1识别沟通能力
创客空间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信息迅速识别与沟通反馈能力,分析中国2015年的创客空间倒闭潮,核心原因是到了运营后期创客空间根本不清楚创业需求者在不同创业阶段的需求变化情况,往往创客空间能提供的资源在时间的变化上会出现变化,所以创客空间的管理者与运营这必须拥有这种识别与沟通反馈能力才能不断调整创客空间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0687字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