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表面构造不同粗糙度对润湿性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18:29: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引言

在人类漫长的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动植物(如荷叶[1]、水黾[2]等)表面具有超疏水和自清洁效应,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荷叶效应。在近几十年里,人们对超疏水的表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国际上对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表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表面研究技术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倾注了更大的关注,其诱人的潜在的应用前景更激起人们更大的研究兴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自清洁涂层技术开发源于仿生学,天然植物叶片(如荷叶、水稻叶)具有超疏水性和特殊的自清洁效应,即灰尘等颗粒可以被雨水很容易地从这种表面上冲掉,这种特性使得自清洁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车玻璃、镜片、聚合物薄膜表面。目前有两种方式改善自清洁表面的疏水性,一是在高温下处理得到超疏水表面,二是在固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产生一层低表面能涂层。

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疏水性物质(氧化硅)引入有机乳液中,提拉镀膜后修饰并且加热固化,从而在pet表面富集一层疏水层,使得堆积或吸附的污染性微粒在风雨的冲刷下能脱离涂层表面,达到自清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颗粒浓度、提拉速度、对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来得出pet表面不同粗糙度下其润湿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找出同时具有较好耐候性和透光性时的最佳参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