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及其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开题报告

 2022-04-29 09: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土壤重金属铬(Cr)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一般情况下,土壤中Cr的形态主要有三价铬(Cr(III))和六价铬(Cr(VI))。其中,Cr(III)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而Cr(VI)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移动性,且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诱变致癌作用,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极其危险的元素。生物炭呈碱性,具有大量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官能团,常被用作Cr(VI)污染土壤修复。此外,人们将磁性纳米铁负载在生物炭颗粒的表面,用来提高修复性能,并且可以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但这些细小的纳米颗粒很容易在地表径流,灌溉和雨水冲刷作用下发生水平扩散和垂直渗透,因此会协同Cr(VI)迁移,进而对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

目前关于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应用于Cr(VI)土壤修复后,对Cr(VI)迁移和滞留行为影响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柱淋溶实验方法,选取不同热解温度和生物质源制备的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并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开展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重金属铬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最后研究其对土壤重金属铬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土壤环境应用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主要研究内容

(1)综述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制备;

(2)综述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物理化学特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

选取秸秆生物质源与氧化铁混合制备零价铁复合生物炭,初始温度为25°C,升温速率为15°C/min,分别升温至500°C或800°C,再保持2 h,氮气氛围下制备铁复合生物炭。进一步将制备的铁复合生物炭球磨(QM-3SP04, China),过200目筛(0.074 mm)。根据斯托克斯(Stokes)定律,通过沉降虹吸法提取分离得到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纳米铁复合生物炭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的表征,包括pH值、元素组成和含量、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氧化还原电位、形貌特征、水力学半径、Zeta电位、石墨化程度、矿物组成、表面含氧官能团等。其中,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形貌及化学组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FEI Tecnai G2 F20 S-Twi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Quanta 250 FEG)及能谱分析。矿物组成和化学结构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 D8-Focus, Bruker AXS Co., Ltd., Germany)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固液比为1:40(wt./wt.)条件下,测定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pH值。C、H、O和N含量使用元素分析仪测试(Vario ELIII Elementar, Germany)。

3.2 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重金属铬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

(1)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铬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以50 mL离心管作为反应器,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铬的吸附动力学实验。在每个离心管中加入0.2 g纳米铁复合生物炭,以及20 mL浓度为10 mg L-1的铬溶液。将离心管在旋转培养器上旋转,分别在一定时间(5、10、20、30、60、120、240、480、720、1080、1440 min)后取出,然后在4000 r min-1转速下用离心机将其离心30 min,使用0.22 μm水相针式滤器过滤以达到固液分离。使用ICP和AAS测定分离液中的总铬和六价铬浓度,绘制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铬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2)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铬的吸附热力学实验

以50 mL离心管作为反应器,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铬的吸附热力学实验。在每个离心管中加入0.2 g纳米铁复合生物炭,以及20 mL一定浓度的铬溶液(0.5、1.0、2.5、5、10、20、35、50 mg L-1)。将离心管在旋转培养器上旋转达到吸附平衡,然后在4000 r min-1转速下用离心机将其离心30 min,使用0.22 μm水相针式滤器过滤以达到固液分离。使用ICP和AAS测定分离液中的总铬和六价铬浓度,绘制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铬的等温吸附曲线。

采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能谱(XPS)等原表征技术,分析吸附Cr(VI)前后纳米铁复合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和Fe形态的变化、以及Cr的赋存形态,揭示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Cr(VI)形态转化过程和分子作用机制

3.3 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

填充柱使用玻璃高压层析柱(柱子内径为1.2 cm,长为8 cm),柱两端分别装80 μm孔径的尼龙膜(Milliopore)。称取1.0 g左右经处理的石英砂,缓慢倒入层析柱中,用玻璃棒轻轻夯实,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层析柱装填满,记录石英砂的总质量。装填好的填充柱,用蠕动泵自下而上泵入去离子水饱和,饱和时间至少为24 h。泵入的过程中,调节蠕动泵的流速恒定为0.25 mL min-1

首先向土柱中泵入20 PVs含有不同背景溶液的200 mg L-1的纳米铁复合生物炭悬浮液,其间使用磁力搅拌器剧烈搅拌悬浮液,防止其团聚。继续泵入5 PVs不含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相同条件的背景溶液,直至出流液中检测不到纳米铁复合生物炭。使用自动部分收集器(BS-100A, Huxi Analytical Instrument Factory Co., Ltd., Shanghai, China)收集出流液,并测试出流液中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浓度,绘制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穿透曲线。测试入流液和出流液中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水力学半径和Zeta电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纳米粒度仪并结合DLVO/XDLVO理论等分析入流液和出流液中纳米铁复合生物炭表面微观结构、粒径大小和电荷性质的变化,推断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在土壤中的滞留机制。

3.4 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对重金属铬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

(1)首先分别向饱和的石英砂柱中泵入20 PVs不同背景溶液的200 mg L-1的纳米铁复合生物炭与10 mg/L Cr(VI)混合溶液,继续泵入5 PVs相同条件的背景溶液,直至出流液中检测不到纳米铁复合生物炭和Cr(VI)。

(2)首先分别向饱和的红土柱中泵入20 PVs不同背景溶液的200 mg L-1的纳米铁复合生物炭悬浮液。5 PVs不含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相同条件的背景溶液,直至出流液中检测不到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然后继续泵入20 PVs的10 mg/L Cr(VI)溶液(相同条件的背景溶液)。紧接着继续泵入5 PVs相同条件的背景溶液,直至出流液中检测不到Cr(VI)。纳米铁复合生物炭悬浮液以及其与Cr(VI)混合溶液,泵入石英砂柱前,需先超声30 min,并在迁移过程中剧烈搅拌,充分保持入流液中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分散性。

出流液中纳米铁复合生物炭的浓度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此外,取部分出流液在10000 r/min条件下离心30 min,过0.22 μm膜,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于540 nm处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测试过滤液中Cr(VI)的浓度,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过滤液中Cr的浓度测试。取部分出流液在10000 r/min条件下离心30 min,去除上清液,将剩余固体在-50°C条件下冷冻干燥12 h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生物炭纳米颗粒表面Cr的分布;同时采用XPS分析生物炭纳米颗粒表面Cr(VI)和Cr(III)的占比。

4. 参考文献

[1] 吴简, 刘朋虎, 叶菁. 磁性生物炭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13(01): 62-69.

[2] 白利平, 王业耀. 铬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研究综述[j]. 地质与资源, 2009, 18(2): 144-148.

[3] h. su, z. fang, p. tsang, j. fang, d. zhao. stabilisation of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with biochar for enhanced transport and in-situ 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soil[j]. environ. pollut., 2016, 214: 94-1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2月24日——2022年3月9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充分了解论文背景,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3月10日——2022年3月25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