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于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2022-02-17 21:16: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堆存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引发二次污染,而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一般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附带产生1.0~2.0吨赤泥。中国作为世界第4大氧化铝生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高达数百万吨。由于赤泥结合的化学碱难以脱除且含量大,又含有氟、铝及其他多种杂质等原因,对于赤泥的无害化利用一直难以进行。因此,赤泥废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而对赤泥的销纳主要采取的是海底或陆地堆放处置的方法,但随着铝工业的发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泥量也日益增加,堆存处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随之而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其产生率 为粗钢产量的8%~15%,2012年全世界排钢渣量约1.8亿吨。中国的钢渣产生量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递增,钢渣的处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沥青废料又称为建筑垃圾或建筑废弃物。我国每年拆建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巨大,如以一条宽9m,板厚24cm的二级公路计算,一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建会产生2160m3的混凝土废弃物,若改造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则废弃混凝土量可达到上万立方米甚至几十万立方米。如此多的建筑垃圾不仅仅处理起来费用巨大,而且堆放,埋藏建筑垃圾还需要占用大量的空地,浪费土地资源,并且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的伤害巨大。另外,混凝土的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粗细骨料,随着对砂石的开采无度,天然骨料已经趋于枯竭,且其开采成本及其高昂,对自然也有着巨大的破坏。

众所周知,我国的道路沥青主要采用石蜡基原油炼制,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较大,修成的路面往往夏天泛油发软,冬天发脆开裂,遇雨松散、坑槽,早期破坏严重。若能将赤泥、钢渣和沥青废料等固体废弃物应用到沥青混合料中,不仅可以提高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又能将废弃物变废为宝,解决环保难题,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赤泥结合的化学碱难以脱除且含量大,又含有氟、铝及其他多种杂质等原因,对于赤泥的无害化利用一直难以进行。世界各国专家对赤泥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但此类研究进展不大。因此,赤泥废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而对赤泥的销纳主要采取的是海底或陆地堆放处置的方法,但随着铝工业的发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泥量也日益增加,堆存处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随之而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目前国内外基本没有针对赤泥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钢渣代替碎石和细骨料,钢渣碎石具有强度高、表面粗糙、耐磨和耐久性好、容重大、稳定性好、与沥青结合牢固等优点,相对于普通碎石还具有耐低温开裂的特性,因而可广泛用于道路工程回填。钢渣作为铁路道渣,具有不干扰铁路系统电讯工作、导电性好等特点。由于钢渣具有良好的渗水和排水性,其中的胶凝成分可使其板结成大块。钢渣同样适于沼泽、海滩筑路造地。但总体而言,中国钢渣的利用率仍然较低。钢渣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还能够变废为宝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沥青混凝土再生技术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再生技术也取得的很大的成功,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国外对于建筑垃圾的研究较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开始了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开发研究和再生利用,并且已经召开了三次有关于废混凝土再利用有关的专题国际会议,倡导混凝土的绿色化再利用。再生混凝土的利用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所共同研究的课题,有些国家还采用立法形式来保证此项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是在以AC-13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为基础,检验赤泥、钢渣、沥青废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效果,给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方案。本论文将废弃物用来取代沥青混合料中的矿粉或石料,并测定其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和抗折强度等性能,研究不同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造成的影响,并探索能使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指标的掺量,为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寻求一种可行的方法。这不仅能为固体废弃物在道路基层运用提供理论基础,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论文研究的是在以AC-13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为基础,检验赤泥、钢渣、沥青废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原材料的基本物性进行分析,包括骨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等物理性能以及筛分等技术性能;沥青的物理力学性能;外掺材料的技术参数。

(2)将不同掺量的赤泥代替矿粉,进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分析赤泥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造成的影响。并将赤泥与沥青以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后,测定其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三大技术指标的变化,同时采用燃烧法定性判断赤泥的阻燃效果,采用IR方法研究各体系的沥青分子结构。

(3)利用不同掺量的钢渣代替相应粒径范围的矿料,再重复上述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分析钢渣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及路用性能造成的影响。

(4)旧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抽提,并进行三大技术指标和结构性能测定。

(5)将旧料以不同掺量替代沥青混合料后,进行高低温性能等试验,探讨旧料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6)将新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提,e对抽提出的沥青进行三大技术指标的测定,并利用IR、DSR、BBR、RV、PAV、AFM等方法研究各体系的沥青分子结构、高温蠕变、低温抗裂、粘度等力学性能及老化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构。

预期目标:

探索出符合轻交通的路用性能技术指标(动稳定度≥800次/mm、冻融劈裂强度比≥75%、破坏应变≥2000)的赤泥、钢渣和旧沥青混合料的掺量。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原材料基本物理性能的检测

对原材料性能研究主要从筛分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密度试验、含泥量试验、沥青的物理力学性能等五个方面来进行:

(1)筛分试验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94)中的筛分法规定,对钢渣和沥青废料进行原样筛分试验,得到钢渣和沥青废料的级配,并根据规范所提的级配范围来确定集料的级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包惠明,牟卡莉.赤泥改性沥青黏度及微观特性[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5):47-50.

[2]南相莉,张延安,刘燕,等.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10,10(s1):264-270.

[3]李子云,扬广军.低成本沥青改性与赤泥资源化应用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5,(18):84-85.

[4]谢君.钢渣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5]张浩,秦鸿根,赵永利,等.风淬钢渣替代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2015,(6):172-175.

[6]程英伟,王岳丽.AC-13C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1):4-6.

[7]齐琳、沙爱民、陈凯.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汉堡车辙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8):42-45.

[8]秦永春、黄颂昌、徐剑,等.厂拌温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融合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12):24-28,52.

[9]赵永柱.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3,42(23),53-55.

[10] 马刚平,岳昌盛,王荣,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13,31(3),116-117.

[11] 蔡全辉.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应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2] 包惠明,牟卡莉.赤泥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J].公路,2018,3(5):21-23.

[13]梁旭, 工业废渣赤泥在公路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

[14]徐帅, 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及界面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15]叶勇,周新星,刘全涛.细集料对钢渣沥青混合料粘附性的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6,3:12-17.

[16]秦旻,陆兆峰,宋永朝.赤泥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8,126(6):81-8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第1-2周): 3月5日-3月18日

收集课题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拟定研究方案,准备各种原材料和实验试剂;

论文开题,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第3-12周): 3月19日-5月20日

第三周:进行原材料的物性分析,包括骨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等物理性能以及筛分等技术性能;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钢渣和沥青废料的粒径。撰写开题报告。

第四、五、六周:制备不同掺量的赤泥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制备不同掺量的赤泥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并分别进行车辙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以及用燃烧法定性判断赤泥的阻燃效果。将赤泥与沥青按不同的比例用搅拌和剪切两种不同的方法混合,并运用IR方法研究沥青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构。并在第五周之前修改并提交开题报告。

第七、八周:制备不同掺量的钢渣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制备不同掺量的赤泥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并分别进行车辙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查找并翻译外文文献。

第九、十、十一周:进行旧沥青的抽提,将新旧沥青按不同比例混合,测定三大技术指标,并运用IR、DSR、BBR等方法研究沥青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构。将沥青废料当作骨料直接制备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和车辙试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并从沥青混合料中抽提出沥青,测定三大技术指标,并运用IR、DSR、BBR等方法研究沥青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构。

第三阶段 (第12-15周):5月21日-6月17日

第十二周: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初稿。

第十三周:修改论文。

第十四周:提交论文终稿。制作PPT,准备答辩内容,撰写答辩报告。

第十五周: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