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2-03-04 20:54: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它作为表征人类活动行为对地球陆表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最直接的信号,是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行为与自然生态过程交互和链接的纽带。对于理解和弄清人类—环境复杂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人类在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改变着陆地表层环境,呈现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陆地表层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响应。建立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不仅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成因、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能揭示出土地利用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

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北依长江(苏中,苏北)、东海;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其中平原面积占苏南土地总面积50.45%,山丘面积占28.4%,水域面积占21.15%;拥有广袤的太湖平原,水网密集,长江东西横贯境内;常住人口3300万人(2012年)。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随着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工业化及城镇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土地问题,耕地锐减质量下降,森林范围减少,河流断流,湿地锐减,城镇用地出现冗余。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苏南地区已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乡村工业发展及城镇不断扩展,造成对耕地的极大破坏和浪费,而且这一态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苏南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强大,土地垦殖率高达90%,后备资源又严重不足。如此下去,人地矛盾必将进一步尖锐化。据调查统计,苏南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严重的浪费,就拿耕地来说,苏南地区耕地撂荒率达15%-20%,低效率利用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8%-25%。

土地覆盖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合理、科学、导向性地开发利用土地,即在查清土地资源、土地覆盖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覆盖利用的归纳共性,区别差异,科学地综合研究,揭示区域性差异的客观规律。论文中拟通过对苏南地区土地覆盖的研究,了解苏南地区土地覆盖结构、各类型的数量与空间分布,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探讨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苏南地区土地规划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2000年和2010年苏南地区土地覆盖情况

利用globeland30的2000年和2010年苏南地区土地覆盖数据进行处理,对苏南地区土地覆盖总体情况包括其各地表覆盖类型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数据处理:本数据使用的是globeland30的2000年和2010年苏南地区土地覆数据,土地类型已经划分,直接使用arcgis对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制作专题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等.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地理学报, 2014, 69(1): 3-14.

2.吴琳娜, 杨胜天, 刘晓燕, 等. 1976 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 地理学报, 2014, 69(1): 54-63.

3.张宇硕, 陈军, 陈利军, 等. 2000-2010 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基于 globeland30 的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0): 1324-133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工作准备阶段(2022.1.20——2022.3.24):

2022.1.20——2022.3.15为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查阅资料、实验数据收集等;

2022.3.16——2022.3.24为开题阶段,主要工作是撰写开题报告、数据处理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