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长时间序列变化分析及管理含义开题报告

 2021-08-08 01:37:38

全文总字数:95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然保护区在维持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森林的时空变化模式对于评价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绩效具有基础性地位。土地利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类活动的直接反映,土地利用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特点和时间特点,通过遥感获取的时间序列信息,为恢复重现土地利用的空间信息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王亚琴等基于MODIS、Landsat TM、Quick Bird数据,对山西芦芽山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植被变化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王志慧等以时间分辨率为16d、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两种滤波方法对NDVI时间序列进行滤波处理,并基于J-M距离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类别可分性,同时结合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数据、DEM数据,采用分层分类的方法,对中国东北3省进行了土地覆盖制图研究。刘斌等利用1998-2011年SPOT NAVI数据反映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结合该地区土地覆盖数据以及1982-2011年8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在国外,Steven W. Evans利用1990和2013/14年的南非国家土地覆盖数据集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评估,为Vhembe生物圈保护区的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发展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1987-2017年的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森林植被变化的时空模式,来深入挖掘保护区执行的有关措施的管理含义。

2.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利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数据(1987-2017)发展了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并深入分析该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的状态及趋势,为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