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镇灵湖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A方案开题报告

 2022-04-14 0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相比以往,乡村振兴战略更全面化、系统化,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依据。

江苏省在 2017 年提出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新时代村庄建设发展的样板。灵湖村也入选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设点。

江苏省一直将乡村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乡村治理上也做了很多的尝试。2017年 6 月,江苏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制度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在乡村治理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文以乡村治理为视角,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例,对临湖镇灵湖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研究与展望。

1.2 研究目的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对现有农村建设发展相关项目进行全面整合升级,并与国家实施的有关重点工作相衔接,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

本次规划设计从规划村庄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得出灵湖村的特点,同时参考借鉴国内外相似村庄规划建设案例,取长补短,使其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立足于乡村原有项目,将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不断优化自然风光、田园生活、村落建筑等资源要素。灵湖村整合打造了“森林的秘密”、“呼吸森林”、“野外露营·自然”、“森林探险·远足”和“村落风貌·匠人文化”5大特色片区,努力将黄墅村本土文化与森林价值升华融合,将人文与自然融合,创造出一种多元丰富的空间体验,进而打造一种创新且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新乡村模式。

1.3 研究意义

A、“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之一,因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促进乡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深入分析梳理村庄发展资源,通过特色资源的梳理和比较分析,筛选出乡村发展所依托的主要特色资源。全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B、通过规划策划专家、产业发展专家及潜在投资运营方探讨协商,基本确定村庄产业发展方向。村庄产业发展不仅仅是传统农业,更应是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做到农业的“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设计村庄产业运行模式及架构,确保村集体、村民在村庄发展中充分获益。如佳木斯富锦市结合辖区内万亩大地块的地理、生态优势,建设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以“大地艺术”、“空中观赏”、“体验互动”、“科普拓展”、“休闲娱乐”为构成版块,意在通过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加工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C、在体制机制方面强调改革创新。现阶段乡村的持续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阶段,除了政府力量以外,还需要其他各方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发展,特别是市场的力量。但是城乡之间制度的割裂,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也阻碍了各方力量的进入。因此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承包地及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方面,以此破解乡村发展深层次问题,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要求在试点村庄对制度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乡村发展植入内生动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主要研究内容

1.绪论(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问题与目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3.1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即通过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出版物等,认清生态社区的具体概念以及主要特征,以及我国农村地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方法等。查阅发达国家有关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乡村振兴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与主题相关的理论和观点。

(2)实地调查法,即在条件允许下,对本规划目的地实情进行观察,采用测量、询问、记录等方式,保证收集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建设规划的编写提供有效基础资料。

(3)案例分析法,即收集国内外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案例的相关资料细节,归纳影响特色田园农村发展的因素,从中分析并发现问题,得到可用的做法和经验,并把研究成果结合到 本规划目的地的情况中,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加切合实际的建设新思路。

3.2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4.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马虎臣,马振州,程艳艳.美丽乡村规划与施工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李一.从打造美丽乡村到实现和谐发展-浙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经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3]唐珂.美丽乡村国际经验及其启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4]张泉.村庄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朱启臻.留住美丽乡村——乡村存在的价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朱万峰,时玉亮,王好勇,旅游导向的美丽乡村发展[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

[7]唐珂,宇振荣,方放.美丽乡村建设方法和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8]杨山.乡村规划:理想与行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张艳.乡村复兴导向下苏南水网乡村特色空间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10]李明.美好乡村规划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11]王兴平,涂志华,戎一翎.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空间与规划转型初探[J].城市规划,2011,35 (05):56-61.

.[12]邵子,陈江龙,苏勤,吴群.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02):185-193.

[1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镇乡村及农村社区规划图样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4]王丽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

[15]刘晓宇.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

[16]张小龙.极化理论视角下的苏州特色田园乡村空间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17]李伟国.村庄规划设计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8]王纪武.生态型村庄规划理论与方法——以杭州市生态带区域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9]董艳芳.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0]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实例(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本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 2022年2月25日~2022年2月28日:收集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基础资料与图件;

[2] 2022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完成开题报告、毕业实习报告,完成论文详细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