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开题报告

 2022-04-14 0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成绩的背后却是牺牲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雾霾、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污染、石漠化、酸雨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促使人们对生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今后发展中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重视,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既要求优良的环境质量,也需要生态健康的保障。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使生态优势能够转化成为经济优势。

生态安全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是一项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必须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了对土地生态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及人地矛盾形势,国内关于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研究不断增多。景贵和(1986)指出土地生态评价基于一般土地评价选取与环境相关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特别注重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掌握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的协调度,并服务于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此后,国内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的评价逐渐增多,敬松(1995)从生态适宜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立足于地域整体,着眼于环境问题,选择相关土地生态制约性指标,运用数理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徐嘉兴(2013)认为土地生态评价是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健康状况及其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

土地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自然和社会经济的综合体。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财富源泉。然而土地资源是宝贵的有限资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逐渐増加,导致人地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忽视对土地的保护,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如:水土流失、石漠化、沙漠化、土壌污染等,成为阻碍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土地生态安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当前生态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

1.2 目的:

针对目前越来越突出的土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如何维护土地生态安全已成为国内外政府和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研究将以江苏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预测研究,希望能够了解苏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特征,掌握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发展趋势等,提出合理的维护苏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建议对策。

1.3 意义:

本研究以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苏州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预测研究,对丰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有利于为苏州市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能够及时把握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指导开展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修复整治、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利于保障苏州区域国土资源安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推动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总结国内外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研究内容等的发展状况,为本篇文章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对苏州市概况进行分析,在了解苏州市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概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苏州市土地利用特点,为苏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1)psr模型法:构建以“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为基础的苏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生态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子系统;

(2)数学模型法:选用综合指数法作为本文的评价方法,对苏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测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等.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j].生态学报, 2009.29(3):1189-1204.

[2]黄翠婷.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2012,广东工业大学.

[3]喻锋;李晓斌等,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地理学报,2006(06): 645-65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3.1-2022.3.14,毕业设计准备阶段,熟悉研究内容,前期文献查阅,数据收集,撰写实习报告;

(2)2022.3.15-2022.3.31,在前期了解的基础上,阅读大量文献,摸清楚任务内容,提出研究的思路和大纲,收集整理数据并且推进设计工作,提交讨论;

(3)2022.4.1-2022.4.20,根据前期数据结果,评估研究进展,讨论研究框架,微调研究提纲,并进一步补充数据,做出新的结果,提交讨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