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及设施配置的探讨开题报告

 2021-11-29 21:18: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乡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环境是新形势下的要求。我国传统乡村是以耕作半径为主导进行居民点的布局,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配置标准也采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千人指标”的方式配置,这种配置方式没有顾及乡村居民点分布特点,也忽略了村民的客观需求,导致设施配置与真实需求相脱节,难以满足乡村设施完善的要求。因此,根据乡村居民的行为规律及服务需求,构建符合乡村特色的乡村生活圈体系,科学合理地引导乡村居民点布局,以及优化配置各项服务设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基本内容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基于乡村生活圈理论对乡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乡村生活圈、乡村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解析,以及对黄陂区乡村社区的规划历史以及公共设施配置历史的演变痕迹研究,结合当前该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配置现状,调查并分析黄陂区乡村居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以及黄陂区未来的规划方向,从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人文地理学中“生活圈”理论体系,重新编制黄陂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体系。

具体研究内容为: 首先,研究乡村生活圈的内涵与特征,学习相关知识理论并对国内外的优秀案例进行解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其次,分析研究湖北武汉市黄陂乡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表达机制,基于黄陂区乡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现状供给机制或体系现状,探究影响该地公共设施配置的主要因素,构建以乡村居民为导向的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机制;再次,通过对黄陂区乡村社区居民的行动轨迹和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的调查,以其为研究主线,在人文地理学中“生活圈”圈域理论的基础上,重构乡村社区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使乡村居民能够舒适便捷地使用公共服务设施,顺应乡村振兴大战略的要求,构建乡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保障机制;最后,基于黄陂区乡村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研究,结合湖北省武汉地区乡村社区共性及国家政策和改革趋势,解析乡村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发展方向,并对乡村社区的建设标准进行探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20.1-2020.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活圈、乡村社区等的相关概念定义,借鉴国内外有关社区生活圈、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相关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

2020.3-2020.4:明确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要求,分析我国现阶段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乡村人口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以某一具体区域的乡村居民点布局和基础设施配置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图片、数据,对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处理;

2020.4-2020.5:对乡村社区进行分析评价,比较乡村与与城市地区在物质形态、空间尺度、组织形式上的不同,研究如何在保持传统乡村聚落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探索创新新的乡村生活圈理论和空间模式,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方法和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张贝贝.新型乡村生活圈规划及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肥城市为例[d].山东建筑大学. 2018

[2]陈铭,曾茜. 基于“生活圈 ” 模式的村庄空间布局初探[j].城市建筑,2017(14):44-46.

[3]王少博.生活圈视角下泾阳县乡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