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集聚效应与城市化走向的关系探讨开题报告

 2021-12-16 21:37:52

全文总字数:320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信息、能源、资本、人力等经济要素呈现出区域集中的态势,资源的高度集聚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经济聚集效应。集聚经济效应是城市化过程的基础效应,不同城市规模下聚集经济对城市化的作用也不同,聚集现象与城市规模的变迁有很大的关联,聚集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能够创造节约,也正是与聚集相联系,城市规模才得以扩展。但聚集优势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 , 而不是城市本身发展所产生的城市化经济效应。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 , 是我国一直所奉行的所谓城镇化 ( 而不是城市化 ) 战略所致。

在城市化过程中 ,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化经济所带来的聚集效益。但是 , 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 , 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本文通过聚集经济效应与城市化战略的实证分析,聚集经济效应对城市化的影响等,证明这个转换过程实质上就是由分散的城镇化模式转向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过程。以武汉市东湖高新经济开发区聚集经济的发展为例,揭示城市聚集效应过程中的问题,指出强化城市聚集效应对中心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城市经济聚集效应

聚集是城市经济的突出特征,它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趋向于联锁,超越原有组织层次的功能复杂性优化极点,创造出更高层次的系统。聚集效应,又称聚集经济或聚集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因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

空间集聚使城市经济具有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聚集经济的形成来源于分工与专业化、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市场效率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即社会经济活动因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或经济效果,使得城市化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全国城镇体系发展的大系统中,应重视发挥大城市的聚集与扩散效应,通过发展具有合理规模的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是推进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开学第1-3周:进行毕业实习,根据论文选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包括英文参考文献和国内外相关数据;提交毕业实习报告。

第4-6周: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提取有用资料,进行英文文献翻译工作。根据收集资料。情况可适当调整选题,最终确定选题。明确毕业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撰写论文提纲并与指导老师交流,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7-11周:编写论文初稿,进行论文数据的补充调查,提交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陈林生.聚集效应、中心地理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财经科学,2004(01):107-109.

[2] 谭琦,张丹,黄跃平.成渝两地聚集效应分析[j].湖南农机,2008(03):43-45.

[3] 罗丹阳.增强中心城市聚集效应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9(11):127-13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