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孵化NGO可行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17:56: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非政府组织是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中文,翻译缩写为ngo。目前,学术界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对非政府组织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国外学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法律法规定义。根据法律规定某组织享有有减税免税的待遇是非政府组织,如美国税法第501条的规定;二是资金筹措方式。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会员的会费或私人捐赠,如联合国,据此区分各类经济活动;三是组织运营目的。美国学者wolf thomas等认为谋求社会福利或团体利益,以公共服务为使命的组织为非政府组织;四是结构特征界定。目前学术界关于非政府组织较为权威的提法是美国salaman教授提出的5个特征原则:一是组织性,有正式组织和常设机构;二是非政府性,体制上独立于政府;三是非营利性,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四是自治性,有充分的自主权;五是志愿性,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其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性。

国内学者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特别是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情况,借鉴国际经验,采取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观点。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三种:一是特征论。学者王绍光、秦晖、马庆钰等从公益性、志愿性、自治性等特征来界定非政府组织;二是比较论。李维安从运营目的、资金筹措方式、盈余分配三个方面比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区别从而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林修果也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概念界定,认为除了政府和企业排除掉工会、商会、政党等社会团体,其他均为非政府组织;三是性质论。康晓光认为应从组织的内在属性来界定非政府组织,根据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借助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的概念等进行界定。王名认为非政府组织界定应该重点看其内在属性,既体现组织性又存在公益性。

韩敏对于ngo的兴起是这样界定的: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ngo于是便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随着ngo组织的蓬勃发展,在世界各地的ngo组织,与社区、网络联系密切。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 o),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日本的ng o则是从社区生长出来的。台湾的ng o发展则从开始时期的附庸、无自主性、生硬移植过来的狮子会这样的俱乐部形式发展到今天社会结构中的第三股力量,组织辐射面广,覆盖率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ngo,在国际上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管辖下的协会组织、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以及非营利公司或者其他法人的代表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家非政府组织机构。中国现今ngo发展存在组织基数大而单体规模小、活动领域广泛但受地域限制、区域分布不均且活动范围有限、组织资源不足且人员素质不高、现行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的阻碍、监督机制缺失等情况。中国ngo组织应当从:独立于政府、规范政府管理、自治力提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加以改进。当今高校ngo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组织状态不稳定、开展活动水平低、组织专业化程度低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同时,高校发展ngo也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社团建设优势、专业资源优势、专家和教师资源优势、大学生思想意识优势。并且ngo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资助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社会实践、拓展办学资源、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也对高校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拟从中国ngo概况、高校ngo发展现状、高校孵化ngo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着手,作一个相对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并对推动高校ngo发展提出思考和设计建议。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手段是:

1、调查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ngo的资料,系统的对资料进行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