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港20万吨级散货船进出港通航保障方案开题报告

 2021-12-11 19:31: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本研究属于大型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本毕业设计以滨海港区为例开展设计工作。

滨海港区(120°16′e,34°18′n)是盐城港“一港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苏北地区和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口岸,201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500万吨,同比增长14%,预测在2025年和2035年吞吐量达到6400万吨和12000万吨。此次规划将滨海港区划分为:北港池作业区、主港池作业区和南港池作业区,而本毕业设计的散货船码头分布在北港池,以下主要针对北港池进港航道进行撰写。

滨海港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8.3℃,一月份平均气温-1.2摄氏度;该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1.6mm;该地区常风向为se,次常风向为n,强风向为ne向,最大风速为20m/s;雾天气多发在秋冬或春夏之交的月份,多年平均雾日数为39.9天,能见度<=1km的大雾日为17.3天,最长持续83小时,这是滨海港区自然条件的部分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基本内容

邱文钦【6】等人在不确定条件下内河航道通航环境风险评价中提出了有关船舶在航道内航行时的风险评价模型;梁小成【1】等人在大型深吃水船舶进出港的安全通航保障中分析了大型深吃水船舶在进出港时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来的对策和建议;陈君【4】在江苏滨海港区陆海统筹发展实现路径分析中给出了滨海港区的战略地位、自然环境情况及对滨海港未来发展的预测;干伟东【7】等人在海口港新海港区分道通航方案分析中提出了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分道通航的方案;

2.2 技术方案

如2.1图表所示,本课题我将从自然环境、交通流管理、航道条件、港口支持系统、船舶进出港操纵方案以及事故应急方案五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以上五方面我又将其划分为了数个细小的节点,我的侧重点将放在以规划的航道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前提,涉及的点有20万吨级散货船进出港的条件、交通流的组织以及船舶与拖轮的协同配合方案,以达到一个通航安全保障的目的;另外以航道内船舶通过的重要节点作为本毕业设计的论据证明本通航保障方案的可靠性;港口支持系统将协调其他各个方面对船舶进出港做出通航安全保障。

2.3 研究目标

我的目标是港方、船方、监管部门在本方案的协调下,使得进出港船舶克服风流及能见度不良的影响,有效利用自然环境,实现船舶安全进出港口,完成运输工作。

2.4 措施

我将在开题报告提交之后,再通过查阅新的国内外有关进出港通航保障方案的文献,借鉴优良的通航保障方案及研究思路,并结合滨海港的规划情况,做出专属滨海港区的20万吨级散货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保障方案。此外通过仿真模拟20万吨级散货船进出港情况,对本方案进行验证、改良。

大型船舶进港主要风险因素

初步应对方案

船舶质量大、操纵性能较差

拖轮协助操纵

浅水效应

确定足够的富裕水深(吃水的10%左右)

岸壁效应

拖轮协助进港

航道内(浅水区)回转阻力增大,舵效下降

了解船舶性能,提早使用车舵,科学合理的车舵配合

船舶水线上下面积较大,受风流影响大

及时掌握风流压差角度合理使用车舵对抗漂移,及时进行船舶定位,以防船位走偏带来的搁浅等危害

交通流的影响

VTS协助进行科学的调度,避免他船妨碍

港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定制科学的航行计划提前预估潮汐、气象等自然因素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

日期

任务

备注

4月1日—4月5日

完成毕业设计框架的构建

4月6日—4月25日

查阅文献完成第一遍初稿撰写

4月26日—5月1日(视到校情况)

完成仿真模拟工作并进行毕业设计的第一遍修改

5月2日—5月25日

方案的改良、文章的修改并在5月25日基本定稿

5月26日—6月5日

完成毕业设计的查重、调整及毕业答辩的准备工作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大型深吃水船舶进出港的安全通航保障[j],梁小成; 卢俊良,航技术,2010;

【2】齐壮,秦洪雷,陈立超,常征,马建斌.船舶进出越南归仁港注意事项[j].航海技术,2017(01):10-11.

【3】超大型船舶进出港安全风险探究 ;宋广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