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桤木苗期氮、磷配比施肥试验开题报告

 2021-08-08 10: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红桤木为非豆科共生固氮速生、先锋树种,主要分布在北美太平洋西北部。该树种能改良土壤,是良好的伴生树种,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红桤木是一种非豆科根部结瘤固氮植物,固氮能力较强,对氮的需求量较少,而对磷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对红桤木使用不同磷肥量,对于红桤木的生长状况和体内氮代谢都有明显的效果,为红桤木平衡施肥中磷肥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桤木属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非豆科根部结瘤固氮植物,国外先从林木营养诊断和施肥入手,随着Liebig的矿质营养学说、李比西的最小养分定律等相关学说的诞生,为将来植物N、P营养元素的适时适量的施肥奠定了基础。许多国家,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通过对植物N、P等营养元素诊断及施肥,采取树干解析技术、土壤测试等诊断和预报肥效的手段,已在农作物生产中成功运用,而林木施肥仍多采用经验法和以回归设计为特征的田间肥料效应的函数法。对于桤木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如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影响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固氮量等有关指标,而Allermans认为桤木属的根瘤活性主要是受瘤片形态和钼含量的影响。

我国对于林木营养施肥研究较晚,主要运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还有葡萄、柑橘、板栗等经济林树种,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末开始林木施肥试验,如叶仲节对杉木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后来逐渐开展了杨树、桉树、毛竹、国外松等主要速生树种的施肥效应。曾对从加拿大、中国台湾等地引进的台湾桤木、日本桤木、欧洲桤木等五种桤木属进行引种试验,表明其光合特性存在差异。对于一年生桤木种源苗期的根瘤个数、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在种源间的差异性。国内有许多针对磷元素的研究,如小麦、水曲柳、杨树、杉木等,不同磷元素对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总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影响,国内已做了许多相关试验。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

本研究以一年生红桤木苗木为对象,对氮、磷肥进行适当配比,在田间栽培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n、p配比施肥对红桤木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探讨红桤木苗期n、p肥施用的最佳配比,以促进其苗期生长

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一般共生固氮能够满足豆科植物氮素的要求,施氮肥的好处甚少,施氮肥反而会减少根瘤,降低固氮酶的活性,增产效应不大;施磷肥能促进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可以通过氮、磷肥单施或配比施肥等不同的肥料处理,对林木产量、养分积累等进行研究,找出氮磷的最佳配比,,确定生长所需的氮素形态和最适浓度,为平衡施肥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最适宜红桤木的生长发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