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湖宜兴段湖滨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10: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 改善气候、控制污染, 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由于湿地学是一门自身科学体系尚待完善的学科, 湿地科学定义还众说纷纭, 目前已统计到的定义近60 种。湿地科学定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从生态学角度, 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 并兼有两类系统的某些特征; 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 从资源学的角度, 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 ) 都可视为湿地, 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 永久的还是暂时的;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 湿地是区别于其它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 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潜水地貌系统; 从系统论的观点, 湿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 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 它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 湿地又不完全独立, 它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面景观, 与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也影响邻近系统的活动。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自然地带。据初步统计, 全球湿地总面积为8156108hm2, 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14%。我国湿地面积达6 594104hm2, 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几乎囊括了国际湿地公约的所有湿地类型, 并拥有世界上独特的青藏高原湿地。由于湿地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 因而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与社会价值,湿地具有过滤、缓冲器等功能,对改善水质、提供生物繁育生长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湿地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生存环境。为此, 湿地科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研究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湿地研究内容增多,领域扩大,几乎涵盖湿地科学研究的各主要领域的主要方便,填补了一些空白。主要研究湿地定义概念,湿地分类、形成、发育、演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结构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区古环境演变,人工湿地构建的理论与技术,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湿地温室气体与全球环境变化,湿地健康与湿地评价,湿地开发、保护与管理,湿地教育、法规与政策及湿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湿地研究已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但总体看来目前的研究具有下列特点: ①湿地科学研究内容增多,领域扩大; ②发达国家的湿地研究较多, 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湿地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③从生态学方面进行湿地研究的较多,而从湿地形态动态变化方面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④定性研究较多,而以模拟模型为工具进行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 世纪科学研究的重点。

发达国家湿地研究继续居国际湿地研究的领先地位, 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居国际领先地位。发达国家每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多, 水平也高。世界上湿地科学专业学术期刊wetlands在美国出版, 重要的湿地学术机构与国际性组织也多设在发达国家。反映了发达国家湿地研究受重视的程度、资金投入强度和湿地研究水平。发展中国家湿地研究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在某些方面,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研究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近年来参加国际湿地会议的发展中国家代表人数和论文明显增多。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派代表参加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 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填补了世界上某些湿地区域研究的空白。发展中国家湿地研究水平和科学家知名度呈上升趋势, 中国等些发展中国家的湿地学者还首次被遴选为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专题学术会议的主席,实现了湿地学术交流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于西太湖宜兴段滨湖带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类。主要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is技术与实地考察对西太湖宜兴段湖滨带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湖滨带的分布类型、面积等。

研究计划:

3月至4月上旬,阅读大量文献,对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并对遥感图像土地分类有较好的了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遥感技术具有感测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等特点, 遥感信息的应用分析也已从单一遥感资料向多时相、多数据源的复合分析过渡, 从静态分析向动态监测过渡, 从对资源与环境的定性调查向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过渡, 从对各种现象的表面描述向软件分析和计量探索过渡。而地理信息系统则具有独特的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 如空间信息查询、量算和分类、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等, 利用这些技术, 可以从原始数据中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由此可见,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将为湿地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传统的野外采样方法覆盖范围小, 花费时间多,并且对湿地具有破坏性。而遥感数据具有感测范围广、信息量大、更新时间快的特点, 且对湿地不产生破坏性。因此, 世界各国在湿地资源调查中, 广泛采用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 还可对湿地生物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估测, 并已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与其他受损生态系统研究相比湖滨带的研究相对较少,此次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旅游资源开发的监督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