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滨湖带生态恢复工程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1: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太湖湖滨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富营养和沼泽化、环境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甚至阻碍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工程,投入巨大。然而单纯通过人工措施恢复建立起来的湿地作用有限,更何况其维护费用高昂。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和指导,恢复与重建工作才有意义。

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滨湖湿地的管理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因此,作为湿地直接保护机构的政府管理部门,如何从湿地、政府、公众的需求出发,制定出一套科学可靠和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办法,追求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已成为湿地保护领域需要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990年美国在一项环境监测与评价规划(EMAP)中,特别强调了响应指标、暴露指标、栖息环境指标以及干扰因子在评价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方面的作用,并要求以此来管理和规划河口湿地。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学者,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评价流域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流域健康诊断指标,从环境背景、环境变化趋势、经济变化趋势3方面出发,对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量化评价。1998年加拿大学者Rapport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河流作为案例研究总结了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3类指标:生物、物理与社会经济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的加入使得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湿地的干扰日趋严重,对湿地所承受压力的研究成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John Kasbar和Chuck Lane等在对佛罗里达州退化湿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景观水平的退化湿地评价指标LDII(Landscape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dex),以直观、有效地把人类对某一区域范围内湿地的干扰程度进行量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湿地影响程度不同,即干扰系数不同。John Kasbar等经过长期观测,确定了8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干扰系数(LDC),并以此为基础得出景观发展强度系数(LDI)。

我国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研究成果不多,也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及其体系研究是今后湿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2)现代湖滨湿地管理理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该研究旨在形成一套适用于太湖湖滨湿地恢复重建工程后的管理技术措施与相应的指标体系;

(2)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为例,对退化湿地的恢复后的效果与长期后续的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具体的案例研究,目前国内对太湖湖滨带的研究还属于一个新兴领域。

(3)此前的研究多着眼于具体湖滨带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及恢复管理手段等方面,而该研究主要是在理论和方法上探求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